第141章 较劲(10)(2 / 2)
天马关已经和平了几十年,甚至连清军占据云南的时候也是如此---官军根本摸不到这里,而土司们多“心向大明”。只是出于保险考虑,这里驻扎了一个哨的旧军,顺带收一点“保护费”给士兵们养家糊口。
天马关上建造了一座望塔,因为之前过去了一支部队,所以望塔上一直有人站岗。看到远处一条长长的队伍走了过来,了望的人吓得差点摔下来,他连滚带爬的跑下来报告守在这里的哨官。整座关寨不过小半里长,一声大喊,百无聊赖的士兵们就立刻到位,拿着有些生疏的武器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守卫天马关的士兵们知道土司造反的消息,心头一阵颤动:难道汉龙县城已经丢失,叛军已经开始冲击天龙关了?这可如何是好?天龙关哪怕再险要,火药打完了又该怎么办呢?
可这只军队却在远处停了下来,跑出来一个赤手空拳,挥舞白旗,说着生硬汉话的人,表示自己是使者。
于是,城头上放下来一个吊篮吊他上来,两个士兵一拥而上搜了身以后,才允许他面见哨官。
“军爷,”这名使者诚恳的说,“我们不是来打仗的,是来反正的。陇川土司以卵击石,妄图抗拒朝廷,我们可不肯与他一起送死。”
“反正?”哨官有些难以置信,你们那么多人,对着我这点人反正么?对于常常跑天马关的人来说,这里的驻军人数可以猜个大概。
“没错。官爷不信的话,可以派个人下去,监督咱把各种武器全部交上来。”这位使者倒是没说伯伯和侄子之间那点小九九。
哨官心想哪怕是假的死一个人也没多大关系,于是便随便差使了一名士兵下去点验。没点几下,关寨的另一面就传来了招呼声,原来是被当做快反部队的四团二营到达了汉龙关前。简单的听取了哨官的汇报,二营留下了一个排下来缴了他们的械,风风火火向前赶去。
一声巨响,在连续三次被反击而爆破失败以后,第四次挖掘的坑道终于成功的通道了汉龙城墙之下。一段两丈长的城墙轰然倒塌,几个土兵几乎是跳跃着冲了进去。面对一丈多长的长矛,加上刺刀不到八尺的步枪吃了大亏,一个照面就损失了一个班。打破了城墙,叛军的兵力优势瞬间发挥出去来,明军在城内被打散,很快就失去了指挥。
身边的旗手奋力挥舞着旗帜,召唤单打独斗的士兵形成线列,在狭窄的街巷中,步枪射击几乎是顶着脑袋开枪。但没有城墙的保护,单打独斗的一两个班一下就被鸟铳和数量更多的弓手冲垮----新军是不穿甲的。反倒是土兵们在这种更依靠个人武勇的混战中如鱼得水,依靠对酒的称呼辨别同类,对非同类突然背刺一刀,接连打了几次中心开花。过了大半天,叛军从豁口如潮水一般退去,但仍然占据着一段城墙。居高临下,即使打退了敌人,为了避免无畏的伤亡,赵警帆也只得下令步步后退,守住汉龙县城内的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