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康熙来了(1 / 2)
永历十四年翻过了最后一页,在长江战场上,两处明军都转入了守势:夔东军的汉口和武昌几乎成为孤城,只依靠水运保持交通。郑军丢失了江北所有的土地,南京被东,南两面包围,郑军的控制区进一步缩小,龟缩在南直隶和浙北平原,不少人又重新觉得清廷是天命所归,“海寇,山贼皆回光返照尔。”重新占到了清廷一边,做官的直接“反正”,而地主士绅则当第五纵队,干掉不“反正”的明朝官员,作为清军的内应。
然而,我大清的喉咙仍然没有被完全松开,即使修建了几个炮台,郑军水师也仍然控制着大多数时间长江上的“制江权”,堆积在江西,南直隶的上百万石粮食不得不一点点依靠战船护航,才能进入大运河北上运往北京,运输速度不取决于万石漕船的数量,而取决于护航编队的船只数量。
但无论怎么说,在顺天满城为顺治披上白色的时候,城内的粮食价格总算下降了一些,随着玄烨被抱上了冰冷的龙椅,四九城的草民们终于能在康熙元年的正月“吃糠喝稀”而非满地路倒。
不过,这一切都与这位娃娃天子无关,而是数十万旗人和绿营殊死战斗的成果。
在噼里啪啦的正月过后,康熙第一次上朝。
大朝是礼仪形式的,天还没亮,朝臣们就各自从家里出发,等待这场类似于后世学校晨会的无聊仪式。
天已大亮,朝臣们排列殿下,忍着瑟瑟的寒风站立着。脸上有些麻子的新皇帝从后面走出,坐在椅子上。文武大臣一阵行礼跪拜,就准备解散“退朝”。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句话,放在此时的朝堂上,就和晨会宣布解散的口令差不多。但偶尔,总有一些人要出来破坏规矩,他们要么是自带布面甲的言官,要么就是背后有大佬的“佞臣”。
“臣,有本奏!”索额图从朝班中走出跪拜。
……
朱由榔得知清廷换了年号,已经是永历十五年三月的事情,历史上,1661年应该是顺治十八年呢!啪的一下,心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据他所知,在康熙亲政之前,清廷的内耗非常激烈,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却仍然在外领兵的鳌拜在后世历史上成了康熙必须扳倒的权臣,现在则仍然处于尴尬地位。
然而,其实他自己也挺尴尬的。如果作为一名封建君主,目前拥有的一万多名新军已经可以再次打下一个省了。可连云南都没有消化什么,又怎么能指望到其他地方呢?
上次商战完胜以后,昆明的行会制彻底瓦解了。沿着轨道和水路,输送到昆明来的物资中多了不少纺织机械。作为战胜者,莫家当然得到了一些油水,当时还觉得只是个饶头,现在才发觉这些机器的威力可真大!只要让雇来的机工每天日夜不停的摇,就可以不停的把棉花变成棉纱,再用飞梭把棉纱变成棉布。而自己家的田里都种上了棉花……虽然那些自己织布自用的人不受影响,但也有少数买廉价棉纱的。至于田地,正如同缅甸资本家对于缅南土地的渴求一样,云南的资本家也巴不得现在尽可能多的让每一块土地都长棉花---只要有不饿死的地种粮食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