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美食达人 (二十三)(2 / 2)
小岛二郎趁着鱼血流尽,鱼还没死的时候,进行了开膛破肚,剔除鱼鳞,掏出内脏,清理鱼头,最后剥皮去骨,有效部分的鱼肉就被提取出来了。
这项工作由普通的家庭主妇来做的话,恐怕十分钟都不一定够用。
可是小岛二郎只用了区区几十秒钟,就做完了一系列流程,的确是非常惊人。
几十年间,小岛二郎手上沾满了鱼类的鲜血,经他这样处理的活鱼,起码有上万条,熟练度早已是满级的标准。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二郎解鱼。
小岛二郎将鱼肉用毛巾包裹,吸取残余的血液,有血的鱼片是非常难吃的,又腥又苦。
小岛二郎将这块鱼肉放到了冰水混合物中保鲜备用。
他依法炮制,又收拾了剩下的几条鱼。
而广受大众欢迎的三文鱼、金枪鱼,虽然是刺身的高档食材,但由于两种鱼的体型较大,尤其是被称作鱼中之王的蓝鳍金枪鱼,身长可大三米,重达半吨,所以没办法买到活的,便托人买到了最新鲜的肉块。
小岛二郎切了一些胡萝卜丝、葱丝、黄瓜片,又细心挑选了两片生菜叶,以此摆盘装饰之用。
下面就到了关键步骤,切生鱼片。
厨师的刀法往往决定了一道刺身的成败。
生鱼片的切法主要有直刀切法、平切法、一口切法、削切法、薄切法、八重切法、细条切法、格子切法、花刀切法、细工调切法等等,每一种的要求都非常严格,需要精湛的技术,没有多少厨师能够全部掌握,小岛二郎就是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比目鱼肉质紧实,小岛二郎采用削切法,鱼肉放到砧板上,将刀向右倾斜放倒,然后顺刀势成极薄的鱼片,薄到什么程度呢,不到一毫米的厚度,拿起一片放到眼前,对着阳光几乎是透明状的!
小岛二郎不愧是刀工大师,一秒钟能片下四五刀,快的令人眼花缭乱,且能保证每一片的质量都是相同的薄度。
切好的生鱼片一片挨着一片,看似一个整体,用手轻轻一捻,一片中又能分成好几片,这一小块比目鱼,他竟然切成了上百片,让人不可思议。
小岛二郎切完了,顺手塞进嘴里一片,品味鱼肉的新鲜度是否达到理想的标准。
小岛二郎将切好的生鱼片码入铺着生菜叶的盘中,又将一部分生鱼片和黄瓜片粘在了一起,不细看的话,根本分别不出在黄瓜片上动了这样的手脚,因为薄而透明。
小岛二郎用平切法切了另一条鱼,将已去骨的鱼体放平,鱼皮向上,较高的一方向着外侧,以刀锋切入,向后向下笔直切断,切下后刀将鱼片向右送,鱼片稍微倒下并重叠,这是生鱼片最常用的切法。
这些生鱼片继续码入盘中,摆出一半黄瓜片一半生鱼片的视觉效果。
小岛二郎又把金枪鱼和三文鱼用高级的精细刀工切成花瓣和树叶形状的生鱼片,摆在盘子的正中央,再合理地加入胡萝卜丝、裙带菜、白萝卜条,这样,一盘由多种鱼肉构成,营养丰富、层次分明、色泽鲜艳的生鱼片就完成了。
佐料辅以酱油、山葵泥、萝卜泥、姜末,以及一种传统的煎酒。
刺身端上桌时,的确给人一种不小的视觉冲击。
黄瓜和生菜的绿,白萝卜的白,三文鱼和胡萝卜的橙红,金枪鱼的鲜红,比目鱼的透明,井然有序地融合在了一起,摆盘呈中间高,四外低的态势,仿佛火山随时要爆发的样子。
小岛二郎又提供了七八种东瀛味增。有甜味浓重的白味增、红黑色的樱味增、和华夏黄酱差不多的赤味增,摆在一起,颜色虽然很好看,但吃起来怪怪的,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总之就是很不习惯。
但是刺身做的的确不错,由于鱼肉切成片之前,是放在冰水里的,这使得冰冷的鱼片在进入口中立刻被人体的热气所笼罩,口感滑软爽口,稍微带一点腥咸,仿佛鱼在嘴里面重获新生的感觉。
然而徐攸之最爱的是那个两面贴着比目鱼片的黄瓜片,既有黄瓜的清脆的口感,又有鱼片的滑腻,而且黄瓜的清新彻底盖住了鱼片本就所剩不多的腥味。
阿思刚才还在为杀鱼的方式感到残忍,这会儿却吃的津津有味,她偏好山葵的味道,喜欢将一大块金枪鱼片蘸着山葵泥吃。
唐小巧则只吃三文鱼片,这种鱼片的口感结实爆满,鱼油丰盈入口即化,肉质爽滑,脂肪均匀,一点也不油腻,尤其是甘香的味道,令人着迷。
在三人品尝生鱼片的过程中,小岛二郎也没闲着,他还要做两道菜。
其中之一是寿司。
只不过他要做的寿司和传统的方式有点区别。
小岛二郎要做一种生鱼片寿司,这是一门创新的吃法。
小岛二郎先在空碗内打入3个鸡蛋,搅成蛋液,其中的一半淋在煮好的糯米饭上,拌匀,让每一颗米粒都裹满金黄色的蛋液。
另一半蛋液倒入不放油的锅中,小火煎至两面凝固后切成长条。放在一边备用。
取出准备好的海鲜。
章鱼足焯水,去掉红色的皮,切薄片,北极贝从中间划开,洗去脏东西,切成小方块,再将甜虾的虾肉切成小段。
将海鲜混合,放入适量的柠檬汁,加一点芥末,搅拌在一起。
寿司席上铺一层寿司海苔,放海苔四分之二左右的黄金糯米摊匀,摆上肉松、黄瓜条、火腿条、胡萝卜条,鸡蛋条,再放入调好的海鲜,卷起来捏紧,切成大约两厘米长的小段。
小岛二郎用了好几种生鱼片,透明色的比目鱼,红色的沙丁鱼,橙红色的三文鱼。将它们切成规整的菱形,裹在寿司的外面。
整个过程看似繁杂,但在小岛二郎的手下,仅仅五分钟就做好了三人份的生鱼片寿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