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讨逆檄文(国庆快乐)(1 / 2)
吴国,王宫。
“昔昭宗重贤才、除杂税……朕九死一生,得以立足燕地,存勖、延祚功不可没,忠臣之士,为国之表率。然朱温谋逆,不忠不孝,弑君篡国而自立,天理不容,今朕举燕地之兵,讨叛逆之贼……”
一名官员诵读着一封加盖传国玉玺的讨逆檄文,一字一句犹如晨钟一般在耳边不断回响。
“幼帝未亡,依然存活于世,虽然不知真假,单也不能忽视,这传国玉玺与之前朱温加封我为尚书令的书信一模一样,没有一丝的差距,今日召集诸位前来是因为各位都是本王信任之人,还希望诸位能够为本王分析一番。”
说话之人是吴王钱镠。
“王爷,大唐再起,乃上天之意,朱温终究是叛逆之臣,弑帝篡国,天所不容,晋王李存勖与刘仁恭父子自有家仇,不会无缘无故的救援刘延祚,而这营救之人居然是晋国监军张承业,结合这些事情来判断,不论此李柷还是彼李柷,必定为李家血脉,所以臣建议北上,我罗隐愿以老迈之躯前往。”
罗隐,花甲之年归乡被吴王钱镠请出山,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等职,曾经力劝钱镠不要向朱温称臣。
“王爷,传国玉玺之真伪已然不重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晋国所拥戴的天子到底是谁,此人虽然自称李柷,但是见过李柷的人又有几人,这朱温又会是如何反应?我们尚且不知,叛梁与大唐正统之间,无论自称李柷者是何人,只要是皇室正统血脉,我吴越必定支持,哪怕是暗中派遣人前往,我沈崧也愿为王爷分忧解难,前往燕地证实其中虚实。”
沈崧,吴越镇海军节度使,吴王钱镠的早期心腹之一。
“罗公与沈公此言甚是,不管今日是真是假,我赵匡凝今日既然得知此消息,无论公私,这燕地我已经决定前去,还希望吴王能够准许,赵某在此多谢吴王这些时日对于在下的厚待!”
赵匡凝,唐朝政权衰微之时,唯一向大唐贡献赋税的节度使。
“光仪,既然如此决定,本王也不好再说什么,昔日天下藩镇拒不纳贡,唯独赵氏兄弟依然照旧执行,今日若是本王再挽留的话,那就是本王不顾大义,本王便不再多留,北上务必小心,毕竟途径杨师厚的地盘,多有危险。”吴王钱镠发话了,赵匡凝的离去对于他来说无关轻重,顺便还能来一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陛下,此次前往燕地,老臣也想去看看这大唐最后的风光,风烛残年,老臣没有其他的愿望,虽然我对大唐颇有怨言,但是老臣始终是大唐之人,此去燕地,还望王爷务必准许。”罗隐苍老的声音之中带有一丝的希冀。
“这……”吴王钱镠略有不忍,这罗隐不受梁朝官职,去年更是力荐自己不能事梁,今日又有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不由得感慨道:“罗公,可是您的身体还能受得起如此颠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