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去前线(1 / 2)
“我能不能去前线看看呀?”
基地来的人本来只是来报告好消息,哪能料到灰轻言提出这样出人意料的要求。
“这个不行吧!灰大夫,你可是咱们基地制『药』厂最重要的一员。离了你,我们谁也不会制『药』呀!”
“唔,这倒是个问题。”
“对呀,对呀!再前线可不是随便去的地方,那里可危险了。枪林弹雨的,生死只在一瞬间。您毕竟不是我们军人,没必要去冒这个险。”
“可是我作为『药』剂的供应单位,很有必要去前线亲眼看看『药』效的发挥。最好是能现场采集一下样本,才能为以后的改进找到新思路。”
“什么?这『药』还能改进呀?”
“当然能了。我这段时间不是又向你们扩大了『药』材的供应种类吗?也是因为我在研究一种全新的『药』剂,看看能不能给前线帮上忙。”
果然灰轻言一全新的『药』剂,对方马上就来了兴趣。
现在的灰轻言对于前线来是非常重要的成员,据志愿军司令部已经给他定义为“一个人就顶的上1个军”的大杀器。
后勤方面更是正在给他申请各方面的奖章和奖状,包括很多荣誉称号,都在筹备当郑
原先大家还只是把他所提供的『药』剂当成是前线治疗伤员的补充,属于非必须品。有帘然最好,没有他的存在也能克服困难。
但随着“寒冰散”的扩大使用范围,目前已经推广到了全军当郑以当前严寒的宇宙半岛冬,前线对“一口辣”的需求数字几乎是无限量的。
即便前线尽可能的减少使用频率和依赖程度,依旧对此情况毫无办法。
不可替代!
这就是综合考量了前线将士们的意见后,最终志愿军司令部得到的结论。据现在连中央上,都已经有所耳闻这种全新的『药』剂了。
内阁最高执政的首辅大学士,甚至都在夸奖“烈火散”的巨大作用,并对传统医『药』学的归纳整合和发扬光大又产生了新的思路。
就现在“灰轻言”的名字,放过去已经算是简在帝心了。
内阁里的最新意见,就是积极吸纳新鲜血『液』加入翰林院开始学习,为以后进一步加重担子做准备。所谓的新鲜血『液』,有消息指名道姓的人就是灰轻言了。
“像灰轻言这样的优秀的同志,为什么翰林院不积极吸收进来呢?我们的党和人民,都需要这个的干部来做贡献嘛!
“国家大事不要总是排资论辈,必要条件下还是要以能力优先的嘛。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不拘一格降人才,海纳百川,才能吞吐下呀!”
当然这番话都是私底下流传出来的消息,具体是不是真相,谁也不知道。
可不管谁听到这样的话,都会下意识的认定就是真相。要不怎么会传出来这么详细的段子,还有鼻子有眼的怎么都听着不假。
当然不假也未必就是真的。
可谁敢赌一把?
所以今次基地来探望灰轻言的人除了向他传达中央的政策和前线对“烈火散”的高度表扬外,还有吸收他加贸组织的意愿。
只是试探了好几次,灰轻言全都装聋作哑的挡了回来。
最后,本地翰林院的特使干脆挑明了,就问他要不要加入党组织和翰林院作为干部储备呀?
眼见糊弄不过去了灰轻言才苦笑着摆手拒绝了:“我自由散漫惯了,真心不习惯集体组织生活。再我家里还有师傅和两个侄女儿要照顾,出去上班实在是不方便呀。”
“哎呀,你这个人怎么能这么想呢?做工作不要总是考虑家,也要考虑大家嘛!正所谓大河有水河满,没有国家,何来的家?”
谁知道灰轻言却摇摇头,平静道:“家国下,次序还是不能错的。先有了家,才能有国,进而才是下。自古圣人也有言在先,一家不扫,何以扫下?”
“你这话的就太绝对了。那明明是以见大的比喻,不是你那么理解的。”
“可古圣人还呢!”
“又什么了?”
客也是很无奈,根本没想到灰轻言的嘴皮子这么利索。
“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下,可见这是一步一步才能做到的。我现在顶多也就是修身,连家都还没齐整,怎么出治国平下呀?”
“”
“何况我现在同样是为国效力,在不在组织之内,又有什么必须呢?”
“可身在其中总是能更好的发挥你的能力呀?今后还能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增光添彩,你现在太过埋没了你的才能呀!”
“没有埋没,谈不上。我自家人知自家事,端多大的碗,吃多少饭。现在已经是我竭尽所能了,更重要的岗位我可担不起。”
反正不管怎么劝,灰轻言就抱死了一个主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