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律法(上)(2 / 2)
不知是有意考校宋文远,还是想听听宋文远的意见,皇帝将目光看向宋文远问道:“宋爱卿觉得两位老先生的建议如何?”
“这关乎国家的大事,小子哪敢置喙,万一哪天传出去,再给陛下惹麻烦。”
皇帝知道他是因为钱庄被弹劾之事在闹脾气,便笑着说道:“这是朕让你说的,有什么事让他们找朕,找不到你的头上。”
“那臣可就说了。”
“少废话,赶紧说。”
“两位老先生说的都有道理,不过谁都没有说到最核心的问题上,律法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执行,而不在于立法。
比如杀人偿命这已经是天下人的共识吧,小民百姓的儿子杀了当官的儿子一定会偿命,严重的还有可能连一家子都给杀了,那么当官的儿子杀了小民百姓的儿子会偿命吗?”
这是个要命的话题,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范老头博古通今,马上想到了法家的王在法下,还是王在法上之争。
难道这个少年是法家传人?
“小子!老夫问你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你父亲无故打了你一顿,你要不要打回去?”
宋文远眼神凶狠地看着这老头儿,若是有把刀,非得捅到他肚子里。
晋王注意到宋文远的表情变化,连忙呵斥道:“文远不得无礼。”
“臣明白,不跟他一般见识。既然老先生问出了这个问题,那小子就说一说。我们不能认为一直传承下来的传统就是对的,就说老子打儿子这事,儒家有小杖受大杖走的说法。
无非是说父亲在盛怒之下可能会失手,打得轻的时候可以挨着,以示恭敬,打得重的时候那就只能跑了。
可是小子想问问老先生,权贵动手打儿子的时候,是自己在动手吗?你在动用家法的时候,你儿子跑得了吗?
当然儿子有错老子管教没有问题,若是按照老先生所说的,无故殴打儿子,那不是老子有病,就是这儿子不是亲生的。
至于无故被打,不管是谁都要反抗,连唐太宗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就是说老百姓逼到不得已的时候是会起来反抗的。”
“若是按照你的说法,儿子能打老子,那岂不是乾坤倒置,礼崩乐坏了。父亲的权威何在,天下的道统何存?”
“小子刚才就已经说了,制定律法不在制定而在执行,就算朝廷定了一万条律法,不去执行又有什么用。
律法是最低的道德要求,人平常的要求标准一定要比律法要高,儿子打了老子,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会受到街坊邻居的谴责。
但是若是邻居们都知道这个儿子在家里过的生不如死的时候,儿子打了老子邻居也会支持儿子。
律法的主要目的是约束人不能做什么,而不是做了什么之后的惩处,若是只想着事发后的惩罚,那是朝廷的宣教的失职。”
“一切遵循律法,那还要不要上下尊卑了?”
果然说到最后还是阶级,只要阶级存在就不可能制定出公平的律法,因为制定律法的权力掌握在权贵手中,在制定律法的时候肯定会倾向于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