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海外贸易(2 / 2)
臣是见过穷人的,有很多的穷人家里,一家人连出门穿的衣裳都凑不齐,好多孩子十来岁都还要光着屁股来回跑。
殿下!想要将大周建设成一个王道乐土,任重而道远啊!”
郭宗训有些怀疑,一个从小在压迫中长大的大户庶子是如何懂得这些的,一开始郭宗训还觉得是宋文远天资聪颖,比如在盐政上的见解。
可是这样样都行就不能用天资聪颖来解释了,按道理来说,没有人能够做到样样都行。
“文远说的这些就像是亲眼所见的一般,本宫真不知道文远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些学问,文远能有如此机缘,真是羡煞旁人。”
宋文远心里咯噔一下,这下装逼装大了,若是晋王对自己的来历产生了怀疑,那可就麻烦了。
转念一想,就算是怀疑又怎么样,只要自己能够给晋王源源不断地带来利益,成为不可取代的存在,自己就是安全的。
等到自己的船队组织起来,在海外建立起自己的基地,等自己羽翼丰满后,就算是朝廷对自己有了猜忌又能奈自己何。
那个时候自己与朝廷的关系就会成为合作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殿下说笑了,臣是从小孤僻,不愿与人接触,平时就多琢磨一些别人不愿琢磨的事,加之看了一些读书人不愿看的书,想的就比较杂了。
就臣看的这些书,在读书人眼里都是不务正业,哪里有什么机缘。只要朝廷重视实学,比臣优秀的人才车载斗量。”
郭宗训也就是随便感慨一句,人家有机缘学到了真本事,那是人家的命,这事羡慕不来,只要能为他晋王所用,能为大周所用,对于晋王来说就是自己人。
更别说宋文远能够给皇室带来的好处太多了,光是盐税新政这一项,这两年就给朝廷带来了百万贯的税收。
这还是朝廷还没有将盐税新政铺开的原因,按照宋文远的规划,要在沿海地区建设三座大型晒盐场,如今已经建成了两座,还在不断的扩张当中,其中北边的沧州盐场辐射整个北方地区,包括北边的契丹、高丽和东边的倭国。
中部的盐城盐场辐射大周最繁华的所在,主要供应大周国内的食盐供应,保证国内食盐的价格稳定,并且将食盐的价格压在一个相对的低位上。
南部正在准备中的盐场将设立在琼州岛上,辐射整个大周最南边,同时兼顾海贸向南洋方向辐射。
这三大盐场的食盐全部建成后,不但能够满足大部分地区的食盐供应,还能将大周国内的私盐市场彻底挤垮。
但就这一点来说,朝廷就能多收多少盐税,更别说盐场给皇室自己带来多少利润,要知道皇家可占着盐场七成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