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战争准备(一)(2 / 2)
如今朝廷北伐在即,钱要花在刀刃上,等到北伐结束后,朕拿下燕云十六州,便在燕云十六州推行新政。
若是燕云十六州的新政能够顺利推行,再将这项新政推广到整个大周,当务之急是拿下燕云之地,将北虏挡在边墙之外。”
“陛下英明,以新收复之地进行试点,不会引起朝野上下剧烈的反对声音,同时有了新的衙门就意味着朝廷的官位多了。
那么能够当官的人机会也就多了,这对于士绅读书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也没有理由反对。”
皇帝绕过这个话题,而是转而提起了关于火炮使用的问题。
“文远!朕命军器监铸造了一批火炮,如你所说,泥模铸炮成品率不高,火炮的铸造成本很高。这些火炮朕命殿前司将其编成一个专门的火器营进行演练。
然而出乎朕意料的是,将军们对火炮用于野战并不热衷,他们觉得这火炮虽是不错的武器,但是用于守城还行,若是用于野战十分笨重,移动不便,若遇敌人突袭,没有任何的作用。”
宋文远冷笑道:“火炮笨重不假,那可以鼓励工匠对火炮进行改进,同时也可以根据火炮的特点编练军队。
任何军队也不可能依靠单一兵种打赢战争,就算是我大周现在的禁军,不也要配备、弓兵、刀盾兵、长枪兵,骑兵诸多兵种。
火炮不过是作战时的一种补充,我大周的作战思想要进行改变,以后的作战要以平推的方式进行,以堂堂正正之兵行军稳步推进,不给敌人任何偷袭的机会。”
皇帝抬手指着宋文远说道:“你以为人人都跟你一样,有着点石成金的本事,哪个将军带兵打仗不得考虑粮道的问题,若是战事迁延不下,粮道必然紧张。
多少战争都是以粮道断绝而失败,因此兵法上才有兵贵神速的说法,就是希望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陛下!我大周与北虏的决战乃是国运之战,这一战必须要彻底的将北虏打服,让北虏从此不敢轻易南顾。
因此这一仗我们注定不能采取速战速决进行,臣可以负责任地对陛下讲,陛下投入十万禁军进攻,再配合二十万厢军负责后方治安与粮道安全。
三十万大军军粮供给,臣能保证三年内不像百姓多征一粒粮食,不过皇家财团这几年肯定不能再向陛下上缴利润。”
“有文远的承诺,朕就放心了,今年的利润也不用上缴,都用来屯粮,直到与北虏的战争结束。若是三年的时间都不能拿回燕云之地,那么我大周也就别想着再拿回燕云了。”
皇帝的话宋文远也明白,打仗讲的是一鼓作气,若是战争长时间不能结束,不要说士兵厌战,就是将军也会有厌战的情绪。
因此战争拖延的越久,对进攻方来说就越吃亏,对防守方就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