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西南攻略(五)(1 / 2)
第279章 西南攻略(五)
昭文十年正月刚过,大周朝廷任命曹彬为西南行营大总管,张琼副之,由蜀地为出发基地,出兵五万征伐大理。
不同于对北方契丹的战争,都是派遣最精锐的禁军士兵出战,征伐西南的战争却没有动用大周禁军,而是从两湖路与巴蜀路抽调各地厢军做为此次作战的主力。
没有出动禁军主力是因为西南地区气候湿热,禁军士兵多来自北方,没有经过专门的适应性训练根本不适合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作战。
就一个非战斗减员就得把人给逼疯了,西南地区一直都无法有效地被中原王朝管理,气候与交通问题是最直接的原因。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说的就是西南的地域情况,这样的地域作战,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军队的战斗力问题,而是军队的适应力问题。
当宋文远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连久经沙场的老将都是连声叹服,这个问题他们这些号称宿将的老将从来都没有考虑过。
而这一地理因素却是为将者最应该明白的道理,不识天文、不懂地理如何能够做一代名将。
大周君臣很快便达成了共识,这次征伐大理主要兵力从湖广与巴蜀抽调,厢军士兵战斗力差不要紧,曹彬与张琼抵达成都后,先对各地抽调上来的厢军士兵进行重新整编训练,待到训练两三个月之后,再从成都出发。
为了保证西南征伐的顺利进行,宋文远被任命为巴蜀转运使,一边在整个巴蜀地区推行新政,一边调运钱粮支援前线作战。
本来不想参与西南作战的宋文远又被强行塞进了西南作战的行列,成了举足轻重的一方大员。
随着旨意下达,宋文远、曹彬、张琼三人各自带着自己的侍卫,出京城直奔巴蜀而去。
这个时代从北方进入巴蜀只有两条主要通道,一条是走汉中穿过剑门关进入绵州,到达成都平原,这是古人经略巴蜀的主要路线,拿下成都平原就等于拿下了巴蜀最富裕的地方,其他地方甚至都不需要战斗便能传檄而定。
另一条是走长江水道,经南津关,秭归、巴东、瞿塘关穿过三峡,然后继续沿长江逆流而上,抵达夔州路治所奉节。
这一段水路到处都是高山峡谷,水下暗礁密布,一不小心就会触礁船毁人亡。因此这条长江黄金水道既是沟通巴蜀与两湖的重要水道,又是人人畏惧的鬼见愁。
宋文远三人本来计划走的是最安全平坦的陈仓道,等到了长安后,宋文远突发奇想对二人说道:“两位将军,当年诸葛武侯与魏延有子午道之争,魏延建议走子午道直插长安,却被诸葛武侯否决了,两位将军我们何不走一走这子午道,看一看这条古道是否适合大军通行。”
曹彬与张琼都是经年宿将,对山川地理同样感兴趣,两人欣然同意了宋文远的建议,抵达长安在长安休整了两天后,便雇佣了一位经常行走于子午道的商贾为向导,出长安向南奔向子午口。
出了长安向南行至子午口,便进入了秦岭大山中,在向导的引领下,三人带领着亲卫翻越土地梁,顺着沣峪河沿岸的小五尺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