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走水(2 / 2)
火势渐渐变小,终于被扑灭。
老王妃在陈医师的针炙下,也醒了过来。
众人这才舒了口气。
好半晌。燕渊才推开秦玥的手,慢慢地站起来往外走。他这个样子,实在羞于见人哪。
秦玥这才觉得不好意思,忙跑去看老王妃怎样了。
长公主这时也到了沈府,吩咐下人帮着善后。
好在是一场虚惊,除了房屋受损之外,没有人员伤亡。
燕渊梳洗回来后,二话不说直接罚了宝善堂里所有的下人,当值的几个更是被重责二十大板,天亮后就叫人伢子带走了。以他的话说。这样不上心的奴才留着也是祸事,倒不如早早地打发了好。
秦玥觉得这样的惩罚还是轻的,她恨不得将当时在宝善堂当值的仆人全都乱棍打死。只要一想到老王妃差点死在这场大火里,秦玥就很生气。
老王妃醒过来后,倒是很淡定,并没有出现任何的不妥。
秦玥渐渐放了心。
在沈府陪着老王妃和长公主用过早膳,就打算回秦府。
事实上,她心里也在怀疑这次走水事件到底是意外还是人为?
若是意外,为什么偏偏发生在宝善堂?若是人为,对方的目的又是什么?老王妃才回京不久。是帝京城里最得帝心的妇人之一,什么人非要冒这样的大险,置老王妃于死地?
可如果不是针对老王妃,那就是针对自己了。也只有秦家和沈家的人。才知道自己昨晚歇在沈府。可自己歇在宝善堂,却只有沈府的人知道。
会是谁?
秦玥心里有些发怵。
这人居然能够在燕渊的眼皮子底下,做出这样的事,不但需要胆量,也需要谋略……
沈家走水的事很快传到了宫中,段宸亲自赶来看望。并责令龙禁卫彻查。
燕渊站出来阻止,“不行,我们沈府的家事,自有我自己来查,不需要龙禁卫的人介入!”
段宸皱眉道:“事关老王妃,已经不是家事这么简单了。你还是好好想想,等皇上回来,你怎么向他交待吧!”
燕渊冷笑道:“我为什么要向他交待!老王妃是我的母亲,我比你们任何人都有资格维护她的一切!”
段宸冷笑:“你为什么不让我们查?”
“没必要!”
“我看你是作贼心虚!”
“放屁!我燕某人行得正,坐得直,不会干这种泯灭良心的事情。”
“那谁知道?”
“清者自清,我不需要你相信。”
两人吵得越来越厉害,一旁的长公主微皱了皱眉头,不耐道:“既然如此,我看这事让小五来查好了。另外,让高大人过来,配合小五查案。”
提到秦玥,二人都不约而同地的噤了声,目光朝她看过来。
秦玥也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便点头同意了。
为了查案,秦玥这些天只得住在沈府。
六月便回了秦府一趟,去拿五小姐的洗漱用品。
随着她一道重新回到沈府的,还有一则重大的消息。
皇上遇刺了,眼下生死不明。
消息是二月通过秘密渠道传给六月的。
秦玥惊得一个趔趄,差点栽倒在地。虽是料到此次大岳山之行会有意外,却没想到意外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这么始料未及。
按照路程来算,此时不过才到云州。
云州曾是七王爷的封地,典型的鱼米之乡。因着文曦帝偏爱武昭仪的缘故,当年便把这块全国最富庶的封地给了七皇子。
凤七也正是靠着这块富庶之地才有资本起事,可惜最终败于凤三。
这一次的遇袭,会不会是凤七?
秦玥心情陡然变得沉重,强撑着身体回到屋里。
“秦奋呢,有消息传回来没?”
六月摇头。
阿宸上晌才回宫,朝廷应该还没有接到消息。不,或许是特意封锁了消息,一旦皇上生死不明的消息传到京城,肯定会引起京城哗变。谁也无法预料,京城里还有多少势力在虎视耽耽地盯着朝廷的一举一动。
秦玥揉着发红的眼眶,决绝地道:“六月,回去准备,我们最晚后天一早动身出京。”
六月大吃一惊:“小姐,你要去云州?”
秦玥冷然道:“必须去!”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六月,我以主子的身份命令你,不准阻止,不准告诉任何人!”
六月吓得一屁股坐在床上。
她虽然也心忧皇上,可她既然选择了秦玥,就决定以五小姐且的一切利益为上。五小姐虽非常人,可毕竟只是一个六岁的小姑娘,从未出过京城,更没经历过长途跋涉,风吹夜露的苦楚。一旦发生不测,怎么向秦家人交待?向皇上交待?
再说,有秦国公和萧统领护着,就算皇上遇险,也应该是有惊无险。或者,是皇上故意放出的假消息,迷惑敌人的。毕竟,皇上此次出京,是为了引蛇出洞,自身的安全肯定是首要的。
五小姐这种反应,实在太大了吧。
秦玥并不指望六月明白自己的心情。原先就有打算去大岳山一行,因为传说中的龙脉之地就在大岳山附近。
据说燕氏王朝覆灭的时候,曾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一批复国的宝藏,连同上古不死奇兵一起埋入了地下,指望他日燕氏后裔起势,推翻凤氏王朝,重新夺得天下。
当年凤琛起事时,就曾不止一次地找寻过龙脉之地。可惜一直没能找到具体地点,只约摸猜测在大岳山一带。
凤琛此次大岳山封禅,除了想剿灭多股暗势力之外,另一目的怕也是为着这个。
在此以前,秦玥一直拿不定主意。现在听到凤琛遇刺的消息,无论这消息是真是假,她都想走这一遭。
只是沈府里的事,该怎么给长公主交待?
她明明亲口答应了长公主,要彻查走水事件的始末。
老王妃那里,又该如何去说?
老王妃才受了惊吓,心情肯定不好,正需要她的陪伴和安慰。
秦玥一时又觉得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