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国民(2 / 2)
“算是,也不算是,想必说与太傅听也无妨。父皇听信那道士的话,想要娶发妻之血炼丹,我去,便是阻他的。”荣宜面无表情,不似前些时日脸上眼中皆流转着生动的神采。
王谨修抬眼看她,脸上露出些许惊讶的神色。定了定心神后,他开口道,“虽然皇上疼爱公主,但公主还是要小心行事,毕竟圣上依然是圣上。”
“我知,可我不能眼睁睁得看着母后出事。”
“臣孤陋寡闻,未听闻公主与皇后关系甚好。”
荣宜沉默着低下头,起身向前慢慢踱步。
“皇伯伯聪慧,也许早料到了父皇平庸,便为父皇挑了端庄贤淑,可主持大局的妻子。”
“公主慎言。”王泽伸出手虚拦在荣宜面前。而面前人只是笑了笑,面不改色地接着说。
“这么多年,父皇迷信道士,沉溺美色,后宫之中,美人无数。除了当年皇贵妃与大皇子不幸外,太傅可曾听闻过这后宫起过任何祸事?”
王谨修不忍地看着面色丝毫不显,却洋溢着浓重悲伤气氛的人,还是回答了。“不曾听闻。”
“既如此,想必太傅对我母后为人如何,手段如何,便有一个大概预料了。母后此人,面色虽冷,行事确是最为公正,不信奸邪,不偏听他人。有手段将这偌大的后宫治理的服服贴帖,也有容人之心,能容得下这三宫六院,以及这十数位皇子。”
荣宜脸上没什么表情,像是整个人悬浮于外,只留下一个躯壳冷漠地旁观。
“我母妃去世之后,天下皆传闻,我是被父皇抱养在御书房长大的,实则不然。有很长一段时间,父皇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走出,那段时间我便被放在皇后宫中抚养。我的开蒙治学皆是出于她手,后父皇把我接入御书房,我经常偷跑回去看她。”
“公主仁心。”
荣宜闭眼平静了一会,再次睁眼时微笑说道,“好了,咱们先不说这些了,太傅可与我讲讲今日议题所辩论如何?”
王谨修脚步顿了一下,又赶忙跟上去,大致说了一下就不动声色移开了话题。“倒是前些时日,云公主问了臣一个哭笑不得的问题。她问臣,‘王泽是何人?’”王谨修无奈地一摊手,“臣是真的解释了很久。”
荣宜原也不是真得要听,王谨修换了个话题,她也没怎么留神,被转移了方向。“现在取字的家族越来越少,大多都是出身百年世家之人才会有此区分,否则寻常人起了,也没有人会这么叫。”荣宜想了想,“现在只有你们王家、陈家、易家与郑家等几大家族的优秀子弟才能有字吧。”她苦笑着摇了摇头,“不对,已经没有郑家了。”
王谨修捻了一下手指,又换了话题,“臣的字是在臣中举时祖父取的,公主可知道易侍郎的字是何时取的吗?”
“大公子吗?我依稀记得是在他十六岁入仕那一年,辅国公取的。‘居善地,心善渊。’取自老子的《道德经》。”荣宜看向王谨修。
“谨修所事,待命于天。”
“王首辅喜欢韩非子吗?听起来可不大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