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北上(19)(1 / 2)
说回宋洲朝贡使团。一行人在金陵呆了七日,受到礼部官员的浓重接待,拿到签发文书后,由兵部派卫所兵丁护送众人前往京城。
北上之路自然要走京杭大运河,使团及大明护送队伍共计两百多人,乘船走西水道入运河。第一站便是扬州。
明代的南北大运河,北方从大通桥起,南方到达杭州,全长共3000余里,分别由大通河、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联组而成,总称之为漕河。
运河漕运最初目的是用于漕粮调配、收缴、发送、押运、下卸、进仓储备等,但随着明中后其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市场行为的日益增多,南北物资交流的需求积增,漕运一方面带动刺激了运河沿岸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漕运本身也越来越商业化。
眼看漕船私带货物的情况愈多,朝廷见禁不住,转而主动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以附带一定的货物,漕船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
漕船所带货物数额日益增长,贸易日趋活跃,运河沿岸因此兴起了很多商业城镇。如通州、直沽、沧州、德州、临清、滕州、徐州、淮安、扬州等。南方的丝绸、茶叶、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杂品等也不断由运河南下。
连接徐州蔺家坝—淮阴—扬州邗沟的苏北运河(湖漕),纵跨徐州、淮阴、扬州等11个县市,沟通了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水系,是南北运河运输的重要河段。以此可以看出,扬州的地位不言而喻。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外务部干员口中念着诗词,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运河两岸风光。
“真是好雅兴呀!”付成勇说笑着,按下快门,给外务部干员来了张特写。
“成勇老弟,可别拿我开玩笑。”外务部干员赶忙拿手挡脸。
付成勇:“老哥放心,只是留做纪念,等回迎日城洗出来,我亲自将照片送你。”
外务部干员千叮万嘱“”“这还差不多,可别把我的照片登到论坛里。”
“有这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谁还会在乎你这张老脸,光一个太监汪直就比你帅多了!”付成勇打趣。
付成勇将在会同馆偶遇汪直的事与外务部干员讲了讲,他听后也感到异常疑惑,大量有记述的历史资料是穿越众仰仗的金手指之一,如今出现时间线偏差,让其收起了轻视之心,告诫自己行事要更加谨慎。
官船行入一道闸关,闸关上有官兵设卡收税,一众驳船等待官员核实船只大小,缴纳完税钱,才统一放行。
和现代人想象的船只通闸情形不同。为了解决漕运问题,官府出台了严密的规定用以改善漕运现状,比如说“浅船用水不得过六拏”、“启上闸即闭下闸,启下闸即闭上闸”、“冬闭春启,蓄水以待运船”等,因此,时人以“一闸走一日,守闸如守鬼”来比喻当时的航运政策。
官员小吏以此为手段,故意刁难驳船,你不给孝敬钱,就让你的船一直等着,种种牟利手段,让商人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