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进京(2 / 2)
“您才真真是辛苦!一个人教两百个学生,我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徐仲秋作揖施了半礼谦虚道。
夫子回了礼问:“在下俞邡,敢问先生怎么称呼?”
“在下徐仲秋,以后请多多指教才好!”
“不敢指教!不敢指教!俞某才识浅薄,今年三十有余,还只是个秀才,不敢指教啊......”
“俞兄不要如此说,有时,只是时运不济而已,明年的大考俞兄定能高中!”
“借您吉言了!敢问徐兄是否有科考?”俞邡认为,能被沈如玉请回来教授课业的,必定是才德兼备之人。
徐仲秋微微施了礼,笑道:“小弟不才,二十岁时已然中举,只因家中有事,便没有入仕......不过家中已有兄长在朝为官,所以我也乐得自在。”自己本身就是来授课的,没必要过于谦虚。
俞邡颇为徐仲秋感到惋惜:“徐兄如此有才德之人不入仕,真真是可惜可叹哪.....”
“哪里哪里,您看如今能为小辈们培养国家栋梁,不比入仕来得快哉?”徐仲秋说这的这番话真是道出了自己长久以来的郁结所在。
俞邡一拍脑袋:“徐兄此话真乃解了我的一番迷惑啊!”
“是吗?那我真是太高兴了!走,去看看他们的课业做得如何了。”徐仲秋一直陪着徐太公住在后村,做任何事都是小心翼翼,深怕行差踏错,太公也经常告诫他要戒骄戒躁,可自己的内心总是有些郁结想不通透,经过刚才和俞邡的一番交谈,才把自己三十年来的困惑解开。
“我这就把您介绍给学生们认识。”俞邡心中早有计较,身边有一位举人老爷在,还怕找不到人指点一二么?!
学堂里的学生只听到那一句“已然中举”便将他们沉闷的心点燃起来!俞邡对于讲授浅显的知识倒是顺手拈来,可很多时候对于他们提出的疑惑他却回答得不够深入,这或许是他缺少名师点拨的缘故;一听说徐仲秋是举人出身,个个都兴致高昂;而徐仲秋也没令他们失望,他没有继续讲新课,只是每日让他们回顾以往所学,找出疑惑之处当场提问,这让在场的学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也更能举一反三。
童试结束后,邢太守便将成绩誊写了一份交给杨佑,由杨佑转交给沈如玉,杨佑另外又誊写了一份交给徐仲秋,沈如玉看到成绩后不免有些失望,从文的竟然有十三人落了榜!反观从武的竟有五十人通过了考试,这不免有些不合理,于是她去了一封信给徐仲秋,让他严格督促那十三人明年一定要通过,否则她将放弃他们。
而徐仲秋却对成绩异常满意,他有些不理解沈如玉为何如此急功近利?据他所知,这帮学生才入学一年而且大都过了启蒙的年纪,不知她意欲何为......徐仲秋将沈如玉的答复告知了徐太公,徐太公的回复是“静观其变”。令徐仲秋没想到的是,沈如玉又下达了一道指令:不论从文还是从武的学生,只要通过了童试,马上准备参加两个月后的府试!徐仲秋认为沈如玉这是揠苗助长,当即回了信“若是急于求成,可能会适得其反!”
沈如玉收到的飞鸽传书都是由宇文贤经手过的,对于沈如玉的做法,他没有立场反驳,只能悄悄去信徐仲秋让他听令行事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