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叫姐姐(2 / 2)
第116章族谱
四个馆阁体浓墨大字,写在封皮之上:蒋氏族谱。在封皮底下还写着一行蝇头小楷,明弘治十三年秋,作于沧州城南义和庄蒋家祠堂。
弘治十三年?
我大致推算了一下,大概距今近六百年了。仔细查看了一下这本族谱的纸张线缝之类的,果然也都是旧时的手法,并没有做旧的痕迹。
“从哪搞到的?”
我瞥了一眼宋七,好奇的问着。按理说这种近六百年的古旧族谱,应该是每个家族当做传家宝的存在,居然能被宋七轻松搞到。
看到宋七这家伙,也并非是平素里展示的那副人畜无害的模样。或许在背后,这个家伙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
这时宋七凑过来,低声解释起来。
原来这本族谱,是他从县地方志办公室那边找出来的。听地方志研究专家们说,义和庄蒋氏一族乃是明朝时沧州大族,当时的蒋氏宗祠甚至受到过朝廷璋奖。
只是到了清代的时候蒋家没落,甚至到了捻军作乱时期,因为得罪了地方官员,被诬告里通外敌,被全家族灭。
而这一本族谱,也是因为当时被某位蒋家族人藏在祠堂密室才得以残存的。后来,土改的时候蒋家宗祠被砸了个稀巴烂,这本族谱才重见天日。
幸好当时这本族谱没有被划到破四旧范畴内,因此才得以保存下来。后来改革开放之后,被地方志专家给搜集了起来,保存到如今。
“你是说,蒋家在清代就已经族灭了?”我皱了皱眉头。
没记错的话,我那位同桌蒋士说过,他们家都是世代居住在义和庄的。并且,蒋副校长那天也告诉我们,义和庄那一片的地都是属于他们蒋家的。
现在宋七这么说,那蒋校长跟蒋家是什么关系?
似乎是看出了我的疑惑,司空示意我翻开族谱中的某一位,指着一个名字道:“你看这一条,蒋天生,清道光十年生,殁于清同治九年,享年四十。”
“蒋天生?”
我默念一遍这个名字,忽然愣住了,因为蒋副校长好像就是叫这个名字。下意识的,我看向了司空,而后发现他也在看着我。
刹那间,我明白了他的意思。
我心中默默推算了一下,道光十年应该是1830年,按照蒋氏族谱中这位蒋天生的生辰来算,距今已经近两百年了。
但族谱中写明,在同治九年也就是1870年的时候,这个蒋天生已经死了。可是在近两百年后,居然又冒出一个蒋天生来,这难道是巧合?
若不是巧合,那就太玄乎了。
莫非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可以活两百多岁——这一点,我是绝对不信的,就算是玄门中人,历代先祖有通天彻地本领者,也顶多高寿至两个甲子,而后也就尸解升天。
近两百岁的存在,完全不可能。
司空见我不说话,缓缓开口:“小三爷,我猜你应该知道我在怀疑什么,说实话,我宁愿相信这是一种巧合。可问题是,难道有人会不清楚自己族中先人的名讳,竟然数代之后重名?”
“应该是不会。”
“而且,族谱中也记载清楚了,捻军时期蒋家族灭。”司空敲了敲桌子:“那么,这位学校的蒋副校长是从那么冒出来的?”
“或许是其他小宗的蒋氏族人。”
我尝试着解释此事。
古人宗族观念很强,一宗一族极有可能会分居几地,互相有来往。就像清代沧州城南义和庄蒋家,肯定也有大宗小宗的说法。
说不定这蒋副校长,便是某些小宗后人。而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对方不知道大宗蒋家近两百年前先人的名讳,也是很正常的。
不料,司空再度挥手:“小三爷,你再看。”
他指着那一页,标注着蒋天生名讳之后,继续念道:“蒋天生,蒋氏第十四代家主,幼儿聪慧,勤学博思……”
“那一代的家主?”
我怔了怔,立马推翻了自己刚才的说法。如果这蒋天生是那一代的家主,那无论是大宗小宗,肯定知道对方的名讳。
这时司空又开口了:“还有,我通过其他关系调查了一下蒋家,当时沧州城南义和庄蒋家这一支,因为是触犯谋逆大罪,故而牵连左右,无论大宗小宗都被下大狱,一并斩绝。”
“没有后人?”
“一个都没有!”
“那这位蒋副校长?”我问了一半,便停了下来。对上司空那双饱含质疑的目光,此刻,我总算意识到他在怀疑什么了。
人,自然是不可能活两百年的。
从古到今都没有这样的先例,所谓彭祖八百载寿命,也不过是一介传说而已。历代帝王所求永生,但却最终皆是葬身于陵寝,也从未见过有活到现在的。
但是,如果蒋氏族谱中记载的那位蒋家十四代家主蒋天生,本身并不是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