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盗亦有道(1 / 2)
洛阳铲可谓是盗墓贼的神器,也是盗墓贼智慧的体现。一般来说,盗墓贼在盗墓时,会把洛阳铲插入地下,通过铲子带上来的土层来做出判断。
若是土层颜色一致、整体和谐,就证明这里的地下未被开掘过,不存在墓葬。若是土层出现了断层,颜色出现了变化,中间夹杂着不同的五花土,就很有可能存在墓葬。
若是带出的土中有一些金属、陶片、木屑、朱砂、坑灰等杂质,就说明这里肯定有古墓,并且可以根据金属、陶片来判断墓葬所属的年代。
嗅觉灵敏的盗墓贼甚至还可以根据洛阳铲带出的土层气味来判断墓葬信息。在洛阳铲探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手对铲柄的不同感觉来判断墓葬的情况。
若是手感较轻,则表明为较软的土层,若手有强烈的震颤感,则表明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盗墓者再根据微小的差别判断出遇到的是棺椁、岩石还是什么其他的东西。
盗墓贼一旦确定了墓葬的年代,就基本上对整个陵墓的内部了如指掌了,因为任何朝代墓内的物品摆放都有其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就可判断出墓室结构、陪葬品的摆放规律、主墓室和耳室中有什么等。
一般情况下,西周墓埋藏很深,短时间内盗掘有很大的难度。而汉墓结构强度低,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基本都已经塌陷了。除了一些个别大墓外,汉墓一般是不用砖的。
西汉墓不带耳房,东汉墓多带两个耳房,用来放随葬品。唐墓是墓砖搭起来的,砖之间没有粘合,搭成穹顶。明清墓多为砖结构,墓砖之间以石灰和铁片镶死,深度一般不超过六米。
专业盗墓贼一般采用挖洞的方式来盗墓。这种方式极为隐蔽,不易被发现,非常适合盗墓这种见不得人的罪恶行为。所以,选择一个精确的盗洞位置很重要。
一个精确的盗洞,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还能避免碰上什么坚硬的东西而返工。选择盗洞,一般也要借助洛阳铲。一旦洛阳铲提出的土层里含有砖灰,就证明那里不是理想的挖盗洞的地方。
明清墓,一般墓顶两米多厚,是由七纵七横共十四层的青砖砌起来的,坚固异常,挖盗洞时也要避开。此外,盗洞要尽量靠近棺椁的位置,这也还要借助洛阳铲,从手感上感觉触及的是不是棺椁。
如果棺椁靠近墓门,盗洞就要向墓门的方向打,如果棺椁靠近墓墙,盗洞就要贴近墓墙打。许多大墓防备十分严密,有墓道石、防盗层、券顶等。
但也都有相对薄弱的地方,那就是墓墙和墓底。因此,盗墓贼在盗掘一些大墓时,盗洞都打在墓墙或墓底处。
从墓底挖洞比较有想法,盗墓贼一般会先打一段竖井,深度直达墓底。然后再开凿一条横井直接通到墓葬的正下方,再向上打一段竖井。
穿过墓底的地板、石料、木头等就直接进到垂直的竖井里了。通过这种方法盗掘的陵墓很难被人看出来,墓的墙壁、顶部都没有任何的破坏,但是里面已经被盗墓贼洗劫得空空如也了。
盗洞的挖掘非常有讲究,一般只有能容纳一个人出入的宽度,高度也很有限。且盗洞一定要结实,如果出现了塌方,盗墓贼自己会把小命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