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章 杨挽素回金陵(2 / 2)
“慕贤,他成亲之日,你代我传达我的祝福,愿他一生平安喜乐,宏远得成”,杨挽素美目含泪,郑重地叮嘱着好姐妹。
“会的,我一定把话带到”,王慕贤听得心有不忍,艰难点头。
似是了了心事,杨挽素踩在板凳上,正要上车去,回头向城北方向回望片刻,吸了口气钻进了车里。
刘把式收好凳子,把好方向,一甩马鞭,长喝一声道:“出发咯”。
车子已动,杨挽素母女掀开车帘,望着伫立不动的杨望年,轻轻地挥着手。
杨望年一言不发,直望着马车跑远,到看不见了才转身回府,像是瞬间苍老了几岁。
望着禁闭的杨府大门和早不见马车踪影的街道,王慕贤几人悻悻而归。
“沈不凡就是走了狗屎运,不知好歹的东西”,同行的一年轻士子咬牙骂道,说罢还吐了一口口水。
众人没有回应,只听到王慕贤道:“走吧”!
……
从猫儿屯出发,正要赶往县学报名办手续的沈不凡打了个大大的喷嚏,皱着眉道:“嗯?又是谁在骂我”?
由于在院试结束回来的路上耽误了时间,今日是县学报名的最后一天。沈不凡急急忙忙赶往县城。
县学在城西头,占地不大,约莫三十亩左右。
沈不凡向门子道明来意,递上名帖进去了。花了大半日的时间才处理完毕。
县学学生人数不多,不到五十人。加上教学的教谕、训导、嘱托及更夫伙房等,有六十五人。一般教谕很少出面,除非有大事要来处理。
县学的管理走到今天已经不严格了。毕竟大家都是秀才,很多都已经成家立业了。除了每月月考和三年两次的岁考科考,平日偶有缺席说一声就是。甚至有的秀才要去外地游历,做个正式的请假说明都可以。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很安心读书的,尤其是要立志乡试的。
县学费用也不低,除了每月四钱银子的住宿费外,伙食费也要三钱银子,这两项一年就要八九两银子。还没有算上笔墨纸砚以及结伴交友的费用,难怪古代的读书人都是家境殷实的,穷人哪读得起?
好在有秀才功名在身,平日有心也能睁些外快补贴。
“秋闱”迫近,沈不凡自觉应当抛开一切杂念去读书,搏一搏举人的头衔。
自举人始,就有了从政做官的资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