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2 / 2)
呦呦看着他的吃相,想到以前听到的一句俗语:“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看来得另外找些生计了,不然光靠陶陶和谭丽娘做绣活的工钱怎么可能满足家中日益庞大的开支,家里有大笔银子的事情是绝对不能暴露出来的,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要是有人来偷抢可怎么办。
下午送走了怀宇和怀瑾,谭丽娘就一直心不在焉恍恍惚惚的,陶陶本想叫她一声,被呦呦拦了下来。呦呦趴在她的耳边悄声嘀咕了几句,陶陶心领神会地点点头,不再出声低着头做自己的事情。
千里之外的国都城,皇帝正在为凯旋归来的大军设宴封赏,这场封赏宴中,最风光的要数独臂将军花易岩和国公爷家的小公子萧沐仁。
独臂将军花易岩从四品将军直接晋升为二品虎贲将军,赏金银各五百两,宅邸一座。底下有人虽然对此有些微词,但是一想到花易岩是从潜邸就跟着皇上的后来更是为皇上挡了一刀而断了一臂,就只能闭上嘴。
相比之下安国公家的公子得的封赏更让人嫉妒。因为活捉了对方的二皇子,几乎算是首功一件,更是被封为五品的世袭都骑尉,十岁的五品世袭都骑尉,整个大鸿朝百年来头一份啊!那些个金银布匹宅邸,在这个面前简直一毛不值!
在场的大臣们光顾着羡慕嫉妒恨了,并没有注意到皇帝看向萧沐仁时复杂的目光。因为皇帝一心看着萧沐仁,因此也错过了花易岩在看到太皇太后时发愣的神情。
张婶是这条街上的一位妙人,嘴巧不说也特别会办事,街坊邻居们有什么事都喜欢请她帮忙。一来她的确会办事,而且每次办事都办得让主家心里满意心里舒服,二来也是因为张婶的男人张大壮在县衙当捕快,也算是给张大壮的面子。
谭丽娘头一天才带了银子去了隔壁,第二天张婶就提着一篮子鸡蛋过来了,同时还把谭丽娘给的五两银子还了回来。看到张婶还了银子,谭丽娘愣住了,以为是张婶有什么为难之处。
“张嫂子,可是有什么为难之处吗?是银子不够?”谭丽娘说着也露出了为难之色,从柜子子里取出一个匣子打开,里面只有两块碎银子,加起来还不到一两,谭丽娘握着碎银子犹豫了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定把银子放到张嫂子面前,“家里就这些了,请张嫂子看在我爹和您公公的面上,办一场体面的豆腐饭吧。”
张嫂子一直没说话,知道谭丽娘把银子塞进她手里才笑了起来,“哎呀!看丽娘妹子你说的这话,太见外了!我来可不是跟你要银子的。”
说着,张嫂子把手里的那块五两的银子和两块碎银子都放回谭丽娘的钱匣子,“我昨天收了你的银子,孩子她爹知道了就训了我一顿,说我不懂事,你家正是困难的时候着五两银子怕是全部家当了,让我今天赶紧还回来,我这就过来了,顺带了一篮子鸡蛋当赔礼。”
谭丽娘立刻面露感激之色,“张大哥客气了,嫂子也是太客气,他们男人家不知道日子辛苦,可不能一味地听他们的。”然后话音一转,“不过既然张大哥和张嫂子都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不过这辛苦费,嫂子还是要收的。说着把两块碎银子放到她手里去。
张嫂子嘴里说了句“那我就不客气了”,将两块碎银子揣进了兜里。
张嫂子和谭丽娘又唠了些家常说了些豆腐饭的具体事情,就离开了。
送走了张嫂子,谭丽娘把那个装了五两银子的钱匣子放回柜子里。目睹了整个过程的呦呦却觉得不太对劲,张婶那么精于算计,可不像是这么大方的人。
对于呦呦的疑问,谭丽娘心里却清楚的很,八成是为了陶陶。张家有两个男孩,大的今年十四,小的十岁,大概想着陈士梅死了,两家算上门当户对,不,应该说谭家此刻还不如张家,张嫂子大概想要求娶陶陶,只是孩子们还小,先慢慢来往着罢。
其实谭丽娘还真猜对了一大半。
昨天她去张家同张嫂子说了之后,张嫂子就已经在动心了。等晚上张大壮回家来就跟他商量了,张大壮别看叫大壮,人长得也壮,却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听自家婆娘说完,迟疑着问:“这行吗?”
张嫂子偏头白了他一眼,“有什么不行的?要说这以前我可能还犹豫着,虽然公爹和谭举人是一起长大的,你这个捕快也是谭举人帮找的,两家看起来像是情分不浅,但是两家毕竟门第差着,后来陈士梅又中了举人,不知道哪天就中了进士做了官,陶陶就变成了官家小姐,就更不敢想了。现在却不一样了,”说着,张嫂子长长出了一口气,“谭举人没了,陈举人也没了,他们一家子妇孺,此刻怕正是缺依靠的时候。”
张大壮还是觉得不太妥当,“我们现在说这件事,会不会有些……”他没什么文化,想了半天怎么也想不出那个恰当的词。
“你想说趁人之危啊?”
“对就是这个意思,你咋知道我想说啥?”张大壮嘿嘿笑了两声,“还是娘子懂我。”
张嫂子却叹着气,“就怕她们家前后两个读书人,看不上我们家志林”
“那怎么办?”张大壮此刻也急了起来,他是男人,不懂女人家的那些弯弯绕绕,但是就算如此他也知道谭家养出来的孩子不会差,何况陶陶小时候他也见过,乖巧懂事长得又漂亮。
“所以我想着啊,他们家怀宇不是在守孝不去学堂吗,那就让志林每天过去把夫子讲的课业告诉怀宇,谭娘子看到我们志林这么好,总是会动心的,况且……”张嫂子说着声音就小了下去变成了只有夫妻两人之间的耳语,“况且,若是能见上陶陶几面,两个孩子有了接触,慢慢有了情谊也说不准。”
“那,要是不成呢?两家关系岂不是完了?”张大壮还是觉得不太稳妥。
“不至于,到时候就说谭家藏书多,志林去借书看的,就算亲事不成,还能学点东西。”张嫂子越想越觉得主意不错,怀着高兴的心情翻身睡去,不再管张大壮怎么担忧。
三天过后,张嫂子又来了一趟。她帮着置办完了这顿豆腐饭,把一些没怎么动过或者做的时候因为做多了没有上桌的菜都送到谭家来了,另外又提了一篮子鸡蛋。
“守孝不能吃肉,那就蒸些蛋羹给孩子们吃,本来就瘦,再不吃油水可怎么办?”张婶一副十分忧愁特别挂心的样子。
谭丽娘自是感谢再感谢,从此两家往来又密切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