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成立合资企业(1 / 2)
想了一会儿,于相国突然说:“要不这样吧,我们不能让人家吃亏,我让县化工厂拿出五百万参与合作,这样,加起来我们也是两千万了,然后,再多加一点,就够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了吧?”
于相国一说这话,陈志城寻思寻思,觉得这样也行,相当于是四家入股,于相国对于什么投票权不太懂,也不放心,还是实打实的股份踏实。
陈志城听了,就点头同意,回头再跟黄超琼讲一讲。
而至于他成立私营公司的事,于相国思忖半天,把工商局长给找了过来,问一问政策方面的问题。
工商局长告诉他,现在个人成立私营企业是可以的了,而且国家现在正鼓励个人成立公司,如果他想成立公司,工商局可以提供帮助。
得知是这个情况,于相国就同意了,只是成立什么公司呢?陈志城看了,现在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私营企业的经营范围只能是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和科技咨询业等行业,而他现在想成立一家投资公司,专门用来投资,然而这不在规定的营业范围之内,而且明确规定私营企业不得从事军工和金融业等禁止经营的行业。
投资公司严格来说也属于金融业的一种,这太超前了,工商局肯定不会给批的,但注册经营其它行业,他也没有什么设备设施,公然成立皮包公司,这就有点打擦边球了,他不想让别人背后挑他的毛病,想来想去,只有科技咨询业注册起来简单一些。
咨询咨询,只要有几间办公室,再招来一些工作人员,就符合公司注册的生产条件了,然后以科技咨询的名义与黄超琼和肉联厂一起合作,就可以了。
陈志城心想自己真是一个天才,互联网时代还没有来临,就跟科技沾上边了,不错,不错。
想好之后,他就开始注册公司,借用了县科委办公楼下面的一层门面,然后拉着县科委里头几个面临退休的老头,让他们到公司充当职员,给他们每月发一点补助,把五十万的注册资金打到公司帐户,公司就正式成立了。
这五十万的注册资本是他自己的钱,他之前手里头有七十万,交完这五十万,还有二十万呢。
他给公司起了一个名字,叫太多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他,一个是马春燕,公司股东至少两人,但不得超过三十人,这是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对私营企业发展的限制。
而他让马春燕作为法定代表人,他只在幕后就行了。
此外,他还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多多火腿肠商标的使用问题,这火腿肠的名字是他起的,最初也是他用的太多多这三个字,现在相当于是免费给肉联厂用,可以不给他使用费,但是必须明确他拥有太多多火腿肠的商标权。
不然,将来这里面的事情就说不清,万一将来出现纠纷,他这个太多多科技咨询公司恐怕也不能使用太多多三个字了。
好在现在人们商标意识不强,根本不懂商标有什么作用,它的价值在哪里,他就跟肉联厂签订了一份协议,王学忠和李占军他们都知道,他们在上面也签了字,大意是,太多多三个字是他所原创,这确实是他原创,现在授予给厂里使用,注册商标后,商标的使用权归厂里,但商标权本身归他所有。
此时,他还没有注册太多多火腿肠这个商标,如果任来风聪明的话,他抢注了太多多商标,他就麻烦了,然而现在谁有那么聪明,知道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别说是他这样不知名的商标,就是国内的驰名商标,也未必有人看的上眼。
他立刻以太多多科技咨询公司的名义去注册了太多多火腿肠的商标,然后跟厂里签订协议,让厂里使用,使用权归厂里,他不收一分钱的使用费。
王学忠和李占军等人对他的这种操作,一点儿也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作用,只觉得只要厂里能继续生产太多多火腿肠就行了,其它的想那么多干什么?
公司成立好,商标权确定好,他再参与合作投资,心里就踏实了,万一将来出现什么问题,他只要收回太多多火腿肠商标的使用权,厂子就要陷入瘫痪,厂子就无法离开他而生存。
一切准备好之后,三方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黄超琼借给他的五百万元资金也已到位,然后四家单位共同注资四千一百万元,成立了东林县太多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注册资本四千一百万元。
公司一成立,立刻轰动全地区,因为全地区还没有这么大的食品加工企业,正式成立那天,于相国把地区行署的专员都给请来了,为公司的开业典礼剪彩。
公司先成立了董事会,董事会的董事长一职由他担任,因为县里的股份多,董事长一职肯定由县里指派人担任,他作为肉联厂厂长,董事长一职非他莫属。
而副董事长一职则由黄超琼指派,指派是谁呢,就是她从香江带过来的一个人,一个胖胖的香江人,作为副董事长的人选。
而总经理一职暂时由陈志城兼任,黄超琼也放心他,县里头更不用说了。
公司的基本框架建好之后,就正式开业,地区行署专员在开业仪式作了重要讲话,于相国主持开业仪式,太多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不但是东林县的第一家外资企业,也是江临地区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地区和县里共同重视这件事,就是很自然的了。
陈志城代表公司也发了言,黄超琼没有讲话,她不习惯这种讲话,她只要过来投资就可以了。
厂里的职工也出席了开业仪式,看着这一热闹的景象,他们不知以后会是什么情况,说起来他们的心里是忐忑的,因为之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现在突然变成了合资企业,这是咋回事呢?
八十年代只要沾上外资合资的名头,在外人看来,无疑都是十分高大上的,不说是八十代了,就是到了九十年代,甚至是到新世纪初,如果知道这家企业是合资的,甚至是外商独资的,哪个不高看一眼?
在新世纪之初,改革阵痛最大的那个时代,国企效益不好,工人下岗,机关单位工资特别低,这个时候,哪里才是工资待遇最好的地方,那就是外企,外企成了当时优秀人才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