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咸阳十大美食(中)(1 / 1)
……
陆子轩又咬了一口锅盔牙子过后说道“这个既然叫锅盔牙子,那就说明它秉承了锅盔的一部分特点,而“牙子”二字却又说明它不同于锅盔,仅仅是一个牙子、一点点而已。只有在亲自见到了、吃了之后才发现,这名字起的是既形象又生动。而之所以这锅盔牙子的名气并不是很大,原因却与这“牙子”太小、卖不上高价有关,因咸阳消费偏低,加上咸阳人不擅场做广告宣传,也就没能把招牌打出去。”
“咸阳的锅盔牙子夹馍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的时间已经很盛行了。如今咸阳卖锅盔牙子的地方也很多,一般店面都不大,味道正宗的多在咸阳北大街一带的老街,不是一间房就是在路边摊经营。因为烙饼要用定做的特制炉子,一般摆在店门口。不需要做招牌,一个半人高的炉子就够了。”
“原来这锅盔本乃三秦特产,通常所说的锅盔是用大锅烙成的,厚约两寸、大如锅盖,足够一家人吃好几天的。可这锅盔牙子却秀气地让人顿生爱怜,它所用的只不过是小小一块面团,挤压成巴掌大小一个薄薄的面饼;放入特制的炉子上的铁板上烙,待烙至七成熟的时候,用刀拦腰一截两断,将铁板拉开,放入炉内贴在炉沿上用文火慢慢烙熟出炉;再用一把小刀划开,填入炖好的肥瘦相间的腊汁肉,最后用油纸一裹,刚出炉的还是热的。”
陆子轩把手中剩下的吃完过后说道“这个制作也很简单,先把面团先被擀成长椭圆形,然后在铁板上烙至半熟后。一分为二,放入铁板下的炉中,烤至金黄熟透,微微鼓出。然后用一把小刀划开,将卤制好的五香腊汁肉剁碎夹入其中,就可以了。”
说完,两人又继续超前走去了。看见有一家卖浆水面的小店。
因为刚吃了油泼面和锅盔牙子,所以就没有再去吃了。
陆子轩一边走一边介绍道“浆水面是陕甘地区传统特色小吃。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汉中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为佳。”
“关中的浆水面类似于酸汤面,是夏季常见小吃,浆水菜的菜多为芹菜。甘肃定西的浆水面更为清淡,清热解暑,颜色通透、味道较为酸爽,尤以敦煌,天水市甘谷县礼辛镇李坪村浆水面出名。山西翼城浆水面与三秦、GS类似,但三晋永济浆水面做法则截然不同,其浆水是用做豆腐剩下的浆水发酵做成,有一种特殊的酸香味,与醋酸在口味上有明显的不同,倒与燕京的豆汁味道有点相似。吃面时,加上浆水、大油、香菜、葱花等,吃来特别酸香爽口,也算永济特色小吃。”
“夏天的浆水,还常常当作预防中暑的清凉饮料,直接饮用。陇上气候干燥,土地含盐碱过多,所以常食味酸性凉的浆水,不但能中和碱性,而且还可以败火解暑,消炎降血压。夏日常食有利健康。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三伏盛暑,食之,不仅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对高血压、肠胃病和泌尿病有一定的疗效。”
陆子轩“又说到,这个浆水面还有两个传说哦”
“楚汉相争的时候,三秦汉中有个叫韩二的人。他刚结婚不久,夫妻二人开了个小面馆,专供轿夫小贩们打个尖消个夜。那时,酸醋还没有出现。韩二卖面条时,只是在臊子上调一些油盐,味道并不好,因此生意很清淡。有一天晚上关了店门。韩二夫妻俩照例把第二天作臊子用的小白菜洗净炒好,装在一个小竹篮里。小竹篮又顺手放在一个盛有面汤的大汤盆上,就关门睡觉了。第二天早晨,店门还未开,就传来了“咚咚”的敲门声。韩二开门一看,原来是内弟来了,说是他妈得了急病,请姐姐和姐夫去一趟,韩二夫妻俩闻言不敢怠慢,赶快带上几串钱就过汉江河去看望乡下的病人了。韩二的丈母娘已六十来岁了,得了个发烧病。”
“韩二夫妻俩很孝顺,到家后赶紧请大夫看病,忙活了四五天,直到老人病治好了,才转回城,时间已经正午。店门打开,又开始接客了。两个客人走了进来。一个老年人,一个壮年人,都是平民打扮,态度非常和顺。韩二下好面条,找不到白菜臊子了。找来找去,发现在剩面汤里。他问妻子;“这是咋啦?”妻子想了想说:“一定是猫儿寻食时把竹篮踩翻了的。”韩二想了想,有道理。他端起来闻了闻有一股酸味。他只好对客人说:“客官,对不起,臊子没有了,凑合着吃顿白面吧!”壮年客人走到汤盆前一看,只见面汤中的小白菜青中带黄,酸中带甜,水水象稠酒一样。他说;“店家,不要紧,我们正想吃点小菜!”老年客人怕吃出了问题,忙说:“依老夫看来,还是小心为是,万一吃坏了肚子?”壮年客人笑了笑说;“你老过于小心了。这又不是毒药怕啥?都是吃的东西嘛。”“那——”老年客人捋着花白胡子沉吟了一下又说;“好,那就让老夫我先尝第一碗吧!”壮年客人点了点头。韩二把面汤里的白菜臊子浇上了第一碗面,然后再美美地淋上一勺红油辣子。老年客人接过来调匀后先少少地尝了一口,嗯,没问题,接着才放心大胆地吃了起来。”
“壮年客人跑了大半天,早就饿了,迫不及待地叫店家浇上了一碗,他一吃,果然不错。于是,两个客人吃了又续,续了又续。老年客人连吃了四碗,壮年客人连吃了六碗。壮年客人吃完后抹了抹嘴上的油迹,对韩二说道;“店家,这种臊子面真是好吃,你看该取个啥名字呀?”韩二对这意外的发现也很高兴,他笑了笑说。“小的两眼墨黑,肚子里没有点文气,还是请客官取个名吧。”壮年客人转面对同伴说:“你肚子里的文气多,你取吧!”老年客人捋着花白胡子沉吟片刻后说;“它稠似水浆,我看,就叫浆水面吧!”“好!”壮年客人和韩二夫妻俩都异口同声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这种把白菜加面汤浸泡几天后,做出来的浆水面的名声就传开了。韩二的小面店天天都门庭如市,生意兴隆。后来,他才晓得:那天来的两个客人,一个是汉王刘邦、一个是丞相萧何。君臣俩在汉中城里微服私访民情,异外地发观了浆水面的作法的。以后,整个汉中和陕西地区都流传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