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小说 > 小陆的美食之路 > 第一百一十章 武汉美食(四)

第一百一十章 武汉美食(四)(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绝世升级系统  NBA之篮球之王  大汉帝祚  闪婚老公轻点宠  诡秘降临:从蜘蛛到恐惧魔神  许你盛世千秋  重生之我的神级抽奖系统  金色腰带  钞神大明星  我笔下的炮灰都重生了 

……

陆子轩和顾婉卿两人逛了一会儿,闻到一股鸡汤的香味。

陆子轩想了一下说道“这应该是汪集鸡汤。”说完就开始介绍道“汪集鸡汤是荆楚省武汉市着名传统名菜,汪集本是武汉市新洲区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但从这里出来的鸡汤,使得“汪集”在江城闻名遐迩。汪集鸡汤以味鲜美、肉细嫩、香醇厚着称。汪集汤食协会有关人士称,汪集鸡汤的味道之所以特别,因为用的是汪集鸡、汪集水。汪集鸡是当地的土鸡;汪集水取自十八米深井,带有天然的甜味。”

“汪集鸡汤是由汪集井水和汪集土鸡,经独特工艺煨制而成的一种传统美食。汪集井水清澈甘甜,汪集土鸡肉嫩汤鲜,加上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科学的配方佐料,煨出风味独特、汤鲜味美的“汪集汤”被誉为“楚天第一汤”。“汪集汤”已经拥有鸡汤、鸭汤、鸽汤、鱼头汤、蹄花汤等二十多个品种系列,汤食业个体户达五十七家,从业人员近三千人。汪集汤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广阔的市场,迈出省界,闯入超市,走进千家万户。一条以汤食特色为龙头,带动饲养业、孵化业、加工业、营销业和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和延伸,汤食业已发展成为汪集强街富民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这还汪集鸡汤的发展史也很曲折。”陆子轩说道。

“汤王吴太婆第一个把汪集人煨了数百年的“团年汤”炒成了名牌,并带到了武汉。汪集民间煨鸡汤至少有两百年的历史,每年大年三十,鸡汤是一道必备的大菜,煨汤秘诀是“大火炒,小火煨”,煨足五六个小时,满室都飘满鸡汤的香味。新女婿上门,桌上有没有鸡汤,就是丈母娘是否满意的标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当时年过七旬的吴冬秀,让鸡汤扬名。根据汪集人的讲述,吴太婆是个拾荒老人,与爹爹“猫子”挑担卖香烟、老鼠药维持生计。一九八三年,她开始在街上摆摊卖汤,开始主要卖便宜的藕汤,后来鸡汤逐渐成为主打品种,并在整个新洲名声远扬。汪集是连接新洲县与武汉的必经之地,借地利之便,“吴太婆鸡汤”的声名传到了武汉,司机开车经过汪集时,都会捎上几罐。一九九四年,吴太婆正式在汪集开店面“汪集猫子吴氏汤馆”,后来,吴太婆被媒体誉为“吴氏汤王”。与其他摆小摊卖汤的汪集人不同,吴太婆敢于也善于借媒体宣传自己,并热心慈善事业。”

“一九九七年,她应武汉光明大酒店邀请,到武汉闯市场;一九九八年抗洪时,吴太婆送一百罐鸡汤上抗洪前线;一九九九年,汪集鸡汤进入武汉超市。随后,跟风卖汤者众,一时间出现了全街人皆卖汤的景象。根据当地官方宣传数据,到二零零一年,鸡汤产业达到巅峰,年销鸡汤五百万罐,产值约两亿元。有些人把吴太婆看作汪集鸡汤的功臣,如汪汉生家店堂里就摆着吴太婆的巨幅照片。也有很多人认为,鸡汤是汪集传统特产,并不是吴太婆的发明,鸡汤扬名跟她擅长炒作有关,但她也把煨汤工艺传到了武汉,并引来一批跟风仿冒者,以致二零零二年汪集鸡汤因品质下降良莠不齐,美誉度和销售额急剧下滑。”

“二零零二年,武汉中百集团把汪集鸡汤引进到武汉超市,经过市场策划和媒体的宣传,一时间,汪集鸡汤声名大振,汪集餐馆的老板全开始往超市送货,连煨制鸡汤的瓦罐也成了抢手货。”

“二零零三年春节,汪远志储备了一万多个瓦罐,打算像往年一样大赚一笔,却发现市场上再也买不到土鸡了,销量从一天一千多罐减少到两三百罐。因为瓦罐鸡汤的品质没有保障,很快,那些货真价实的汪集鸡汤,也在水货的冲击下,影响了声誉。汪集街道一天的销量从十万罐减少到一万罐,甚至更低。”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当有记者去采访的时候,霍方清和他的股东们,在传统瓦罐的基础上,又新增添了易拉罐装的鸡汤,销量比当初销往超市最旺的时候还要多,不仅走出了武汉,而且销往北京,上海等地,一年销售鸡汤五百万罐,产值达到一点五亿元。”

说完,又继续向前逛去了。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解体仙帝都市隐匿修真 狼性总裁,宠妻无节制 晋南春 我在仙界搞科技 在神的口中起舞 在宗门做老祖的那些年 分手后高冷男神成舔狗,震惊全网 女穿男后他抱走了男二 我在非洲当镇长 涤罪杀手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