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峰回路转(1 / 2)
宁安宫内,皇后目光阴郁,她看着前面跪着的黑衣人,声音有些尖利。
“你说什么?魏国公恰巧路过!”
那人跪在地上,无奈点头,皇后把手里的碧玉念珠狠狠砸在地砖上,噼里啪啦,碧玉珠子滚落四处。
皇后似还不解气,一把拿起一旁桌上的茶盏,猛地砸在地上。
她入宫三十多年,从未像今日这样失态过。
看着一地狼藉,宫女俯身小心收拾,皇后却似是泄了气,缓缓在玫瑰椅上坐下。
她皱眉思索良久,眼中狠戾之色渐浓,既然再无退路,便只有孤注一掷了…
而后皇后雷霆手段,下了懿旨:朝事不可荒废,着太子代皇帝理政。
同时,她以代帝守护宫中安宁为名,亲自接手御林军。众皇子被幽禁在后宫一个叫缀霞轩的小院内。
众嫔妃幽禁各自宫中,不能私下走动。各宫宫人亦是只能在当值宫内,不得外出走动。
一时间,皇城内风声鹤唳,稍有不听令者,一律格杀。
前朝,太子坐在御座之前,众大臣虽惶恐,可皇帝病重,太子理政也是名正言顺,更何况这几日下来,朝中诸事堆积,确实需要有人主事。
太子面上是遮掩不住的悲色,众臣礼罢,他抬手谦和道:“父皇病重,孤临危受命,但孤初次理政,朝中诸事还得仰仗各位公卿。”
众臣闻言,心下对这太子,还是颇为满意。太子仁孝,又宽和明理,假以时日,应会是个仁德明君。
张玉回城,不敢回魏国公府,而是径直来到了御史大夫殷石均家。
若说这朝中谁最不能容忍皇后乱政,定是这名满天下的清流御史,不止他们信仰的忠孝节义不容他们袖手旁观,还因他们在朝中多年,对陛下君臣之宜最深。
又因他与这殷大夫平日里几无往来,皇后定然猜不到他会来找这殷老大人。
殷石均下朝归来,便听门房来报。张玉进门,来到客厅,殷老大人对他的来访颇为意外。
见张玉一脸惶恐,他心里更是疑惑,小斯上了茶退下,张玉迫不及待开口。
“殷老大人,您得救救陛下!”
殷石均闻言,脸色凝重。张玉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那殷老大人更是脸色大变,张玉让跟他进府,正等在门外的张岑也进了厅内,张岑脱下斗笠,殷老大人长叹一口气,坐回圈椅。
“魏国公之意,陛下并非病重,而是受人谋害?”
张玉也是神色惶惶,却是坚定点头。
殷老大人起身在厅内来回踱步,半晌,他开口道:“明日上朝,我会以忧心陛下病情为由,请太子带一众大臣到端瑞宫探望…魏林军可否进城?”
“若真如你所言,陛下处境危矣!我等必然竭尽全力营救陛下。”
张玉思索片刻,道:“魏林军已在城外候命,城门并未关闭,只是守门之人,全部换成了御林军,且这御林军如今已是听皇后号令…”
殷老大人也是皱眉,半晌,他开口道:“从西城门入吧!我有一个孙儿在御林军中,且他正带人在西城门守卫。”
说罢,他长长叹了口气,道:“若事不成,我殷家,便摆不脱谋反之名了!”
张玉对这老大人打从心底里敬佩,恭身作了个长揖,道:“殷老大人深明大义,张玉佩服!”
这也是他第一个来找这老大人的缘故,真正的清流,在义、利面前,会毫不犹豫选择大义…
次日朝堂之上,太子公布了一个让众臣不可置信的消息,四皇子谋反,缚鹰骑跟随四皇子叛乱,魏林军已然投敌…
而后,御林军出,逮了魏国公家眷下了大狱。后宫里凤栖阁被封,淑妃被下了昭狱。淑妃之兄韩远坤惶惶不安,太子却从头至尾没看他一眼。
这一连串的消息击得朝中众人不知所措,可若有人质疑,便会很快被定为叛党同谋。
朝中众大臣终于也嗅到了此次皇帝突然病重的不寻常味道。
朝议结束,殷石均出班,他声色俱厉,痛斥四皇子忤逆,魏国公不忠不义!
而后,他老泪横流请太子带诸臣去端瑞宫探望皇帝。
太子犹疑半晌,最终应下。
太子想要坐稳朝堂,少不得朝中大臣扶持。这殷老大人如此态度,不问缘由,已痛斥贺兰祺,如此他却再不好拦着他去看皇帝。
如今端瑞宫中,全是皇后之人,御林军已然掌握在皇后手中,让太子唯一担心的是,自从皇帝昏迷,护龙卫便不见踪影。
这护龙卫只听命于皇帝,就如皇后的凤翎卫一般。他们平日里便不见踪迹,如今沉寂,更是无处可寻。
待一众大臣来到端瑞宫,却见皇后亲自在龙榻前伺候,皇帝依然昏迷。
殷老大人行至皇帝榻前,跪地痛哭,其他诸大臣也是痛哭不止,皇后也在旁抹泪。
殷老大人痛哭之余,眼角余晖扫向榻上皇帝,皇帝消廋不少,双眼紧闭。
可他似乎看见皇帝手指动了一下,他心中大喜,却不敢表现出来,在心内算着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