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岁月之情,佛道之理(2 / 2)
自己的身体,似乎好了一些,如今直着身子,竟然没了以前的那种无力之感,连呼吸也顺畅了许多。
老人微微自嘲,“难道我这算是回光返照?”
他微微摇头,往落脚的那处客栈走去。
“老爷,等等我,等等我......”
身后有人高声唤着。
老人停下脚步,往身后看去,他的那位年轻扈从喘着粗气,一路奔来。
本来还想静观其变的老人忽然发现,那位在他看来,心胸有些“狭隘”的扈从竟然有一缕缕淡淡的白气缭绕。
“难道是浩然正气?”
老人想到这里,摇头否定,他虽没有真正见过浩然气,但浩然气本无形无色,他还是知道的。
“那就是文气了。”
老人有些惊讶。
苷胥自小跟随他,一直没有什么饱读诗书的机会,最多也就是在他与那些世家子弟讲书授课的时候旁听一会儿。因为自己需要到处奔波,苷胥也随着他走遍了一州之地,要真说起读书,空闲的时间远远不能算多。
就算如此,苷胥竟然都能读出一点文气出来,尽管他年纪不小了,但还算可造之材。
老人想着,能否再给他一个机会?
反正自己的日子所剩无几,若能有个真正继承衣钵的学子,想来也不枉此生。
心头想法虽多,但老人冷着脸,等着苷胥跑到跟前。“你跟上来作甚?”
“老爷......我......我知错了......”
似乎是跑的急了,苷胥满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
老人对此视若无睹,淡淡道:“哦?你知错了?错在何处?”
苷胥努力深吸气,试图缓过劲来。
“我......我不该妄言,不该议论随意议论他人,圣人说,非礼勿言,我当时只是看过,并未放在心头,一为不上心,二为不用心,三为不收心,错在此处。”
“还有呢?”
“还有......还有.....我辜负了老爷的良苦用心,任性妄为,执迷不悟。”
“还有么?”
“还有!还有......”苷胥左思右想,最后徒然垂下头,低声丧气,“没......没了......”
老人看了他一眼,转身走了。
等苷胥抬起头时,老人已经走远。
他踌躇着是否该跟上去,纠结许久,最后他咬了咬牙,想着就算因此被老爷骂,他也要跟上去。
待他走近之后,老人并未言语,似乎将苷胥当做空气一般。
苷胥心头窃喜,刚要喜形于色,他又突然板起了脸。
记得老爷说过,出门在外,仪容端庄,切忌嬉皮笑脸,他差点又忘了。
不过片刻,他又忽然疑惑起来,“咦,老爷合适身子变得如此好了?走了这么久,不仅依旧面不红气不喘的,连身子都直了许多。”
“老爷,走了这么久,您的身子,没问题吧?”
他小声关切问道。
老人顿了顿,回道:“没什么问题,去了那城隍庙后,突然感觉身子好了一些,连走路都有劲儿的,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心无力’,说不定是那城隍暗中出手,帮我调理了一下身子。”
“那位城隍老爷心肠挺好的,我......”
像是想起什么,他突然闭口不言。
老人淡淡道:“若是夸奖别人,但说无妨。”
苷胥这才松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听说那城隍老爷一向对心诚之人有求必应,对所有前去拜祭之人都是一视同仁,作风正派,名声很好。想来是老爷您的赤诚之心打动了他,所以他才出手相助。”
老人微微颔首,“也许吧。”
————
街上,墨语与素聆星出了城隍庙,本想去道观看一看。
只是这儿那据说是出自道家正宗的道观,并不是着落在城中,而是位于城外近百里开外的一座高山之上。
那座高山耸入云端,听说有千丈之高,巍峨雄伟,层峦叠嶂,别有一番风景。
那座道观,就位于那高山之顶。
世人都说那些隐匿于深山老林的道家高人,道法高到天上,也算是有据可依。
就算在千丈高处,仰慕那道法,或是追求清静无为,为自己寻求一个安宁僻静之处的人,亦是不在少数。
只是道家各脉,大多是先修己,再渡人。
能在那座道观祈福的,终究是少数的幸运儿。
不过据说那道观祈福之灵验,更甚此地的城隍,且祈福之事,可大可小。
虽然能在那座道观祈福的人只有十之一二,但依旧有诚心之人,年年岁岁,清晨前去。上千丈高山,只为亲人所求。
听说还真有一位道法高深的道长感其诚信,为那人出手,治好了卧病在床多年的妻子。
墨语本来想前去拜访,见识见识那座道观是否真的有传闻的那么厉害。
不过他转念一想自己的身份,终究算一个儒生,与道家的关系严格来说,并不算太好,贸然前去,很有可能吃一个闭门羹。
所以墨语临时改变主意,去城北一处较为偏僻的寺庙。
相较于城隍,和那座道观,这里的寺庙,用惨淡光景来说,却是十分合适。
也许是因为大夏并不推崇佛法,甚至曾经有位德高望重的当朝重臣曾言,西方某个王朝,佛法胜行,寺庙众多,那些寺庙占地甚广,却不像普通百姓一般缴纳赋税徭役,而且以香火信徒之名,敛财甚广,又无子嗣,实为动摇一国根本。
此言一出,大多数对佛家有些微词的人都十分赞同。
到如今,大夏虽然明面上不打压佛家,但却暗地里多有排斥。
这城中的寺庙,看样子多年未能修缮,到处都破旧不堪,寺庙中的僧人也少得可怜。
墨语和素聆星二人只是远远看着,都感觉得到其内的萧瑟之感。
素聆星感叹一声,“没想到这儿这么破旧啊。”
墨语耸耸肩:“我倒觉得挺好的啊。”
“佛家说先苦自己,再苦众生。先渡人,再渡己,我看这儿倒是有那么一点味道。”
寺庙口的一位端坐在地,破旧衣衫的老僧耳朵一动,似乎听见了墨语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