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禁鬼坟(2 / 2)
鬼使神差将佛珠塞进洞口,只听“咕噜咕噜”的声音传来,珠子到底后,内部便传来机栝运转声。
紧接着高台之下翻转出一道古色铜环,只下意识将铜环一拉便翻出一道暗格,格内陈列出三本书,六块大小不一的龟甲、一枚铜印、一面阴阳镜。
从左到右细看,第一物是有关卜筮的《卜易天书》以及占卜用具,这便是未曾蒙面的师傅所修习的占卜之术,那个爱自称“余”的家伙。
第二件是一枚金属制成的发丘天印,以及印下一本斑驳古书《发丘天书》。
所谓发丘是与摸金校尉齐名的发丘中郎将!
后世之人撰书写道,“东汉末年,董卓拥兵自重,自凉州到洛阳,先帝山陵悉行发之。乃至曹操揽权,与军中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明目张胆的盗掘陵墓。”
现如今通俗的讲,此二职就是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宝以充军饷。
相传,发丘天官与摸金校尉二者手段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多了一枚铜印,印上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字。
有“一印在手,鬼神皆避”的美誉。
只是传闻此印原型毁于明代永乐年间,至于眼前这枚真假如何无从判断。
不过一想到这年头发人丘墓可是吃牢饭的生计,于是又将手给收了回来。
接着看第三个物件儿,便是一面阴阳镜和半壁残书,书面上写着“羽陵遗书”四字。
古镜比掌心略大一圈,材质漆黑,造型古朴,一条首尾相连的黑龙更绕着镜面盘旋一周,中间是一副阴阳八极图,整体材质不明,却能在黑暗中看清自己面容。
始一入眼,就对这奇特的阴阳镜来了兴趣,入手有些温凉,只是不知为何触发了机关,只见阴阳图重重破碎又组合在一起,与阴阳图下的第二层构成了一种世上从未有过的罗盘。
由于光照昏暗也没有细看,便将那本《羽陵遗书》一并取了出来。
只是还未来得及翻阅,暗格内又快速升起一面机关图,只见数十道方格快速翻转一阵后暗格悄然闭合,随后机关又运行了一阵,似乎还上有几道暗锁。
至此这才明白师祖临终时的言语,原来尸身异常并非指的是尸变,而是这三年内是否有缘得此传承,有此考验,不过是师祖身兼数职,背负过多,不想让后人重复他的老路。
稳了稳心神,将羽陵遗书翻开,这书一翻开便像极了盗版,模样像是近仿,不过历经这般岁月,依旧少不了沧桑,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不过联系上下文字不难推断出大致意思。①
“古往今来,世之大藏,莫不山藏海纳。而九丘之远,更论於六合之外……得羽陵之遗书即为九丘之传人,世人不知所操何业,皆以九丘使称之。
“九丘使世代以寻找永生为终极目标,来回穿梭于阴阳两界,其二为找回失落的半壁羽陵残书。再次者以寻药问灵,救治世人为宗旨…切记欲寻永生先寻残书,此为重中之重,不可淡记……”
此书开篇以寻找永生为终极目标,看到这里大觉可笑。
纵观历史,古来今往虽求仙问道者不计其数,可谁最后免得了尘归尘,土归土的下场?
即便是横扫六国的始皇帝不也是白日做梦?一切不过是古今权贵自欺欺人罢了。
掌着烛光继续往下看,果真发现此事同秦始皇脱不了干系。
按照书中内容。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求仙问道欲窥长生之秘,收录各国典籍翻阅以寻求不死仙药的线索,将有关仙药、长生之术的书留存下来,其余无用之书尽数焚毁,史称焚书坑儒。
秦始皇痴迷长生,派遣大量军队寻求不死仙药,只是秦始皇生性多疑、善猜忌,生怕将帅找到不死仙药后独吞,故而暗地里更秘密编制了两支军队。
一支军队无名无姓,安插在寻宝军团之中用以监察收集长生的线索;二是羽陵军,也就是九丘使的前身,分散游历在中华大地,探寻世之奇境。
“始皇猜忌之重,人共鉴之,唯一深信之人蒙恬死后,李斯、赵高仍不得重信,便可考证一二。”此处为旁白,应该是师祖的观点。
接着往后翻了翻,便对九丘有了大致认识,原来羽陵军又分上中下三门。
上门收集整理世间仙药术法线索。
中门根据收集来的丹方炼制仙药,此丹因大多含有神经兴奋性矿物质,故而始皇帝服下后飘飘欲仙,更对长生久视之术深信不疑。
下门则是招揽常年在世间游走为始皇帝卖命的奇人,或潜深渊,或上九天,或远赴外洋,或盗世之大藏,因其足迹越过了大秦帝国疆域,故称九丘使。
秦始皇死后,无名无姓的一派自是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于世。
而九丘一脉世代延续,皆是因为为首之人以羽陵将军施令,并且豪令革新废除了诸多条框。以为帝王求永生向为己求转变,于是寻仙之路未曾断裂,而在乱世之中他们亦有一套保全自身的法门。
在此过程中数以万计的人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法门,于是删繁就简书就了《羽陵遗书》。
其中记载的多是进退之法,以及世外仙草药石之功效和最有可能出现的地域。
还有后世九丘传人所探的最新线索,因此,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本写不完的书。
九丘传人虽世代传承,殊不知这世间哪有什么永生之术?
注明①:近仿〔民国时期的仿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