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凶尸(1 / 2)
两人皆被四下里斑驳光彩所震撼,其貌不扬的地下空间似乎在一瞬间完成了华丽蜕变。
下意识固定住灯光起身去看,这才发现每一束光线所指的位置都有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晶石。
墙上那些壁画皆是依赖这微小晶面所呈现,晶石面也布满极其细小刻痕,可仅凭肉眼实在难以看清。
虽然知道古代便有了微雕,能够将千言万语刻在一寸之地上,却不知道古人已经将光学技术和微雕应用得如此神乎其神。
更何况关线并非是直线照射,这种斜面投影更需要施工者的高超技艺,整体的比例安排以及预算都是极困难的。
回过头来去看壁画,是叙事画,可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叙述了两件事。
虽然只是简笔画但却极为传神,很容易看懂。
左边的第一幅刻着三个场景,由上至下分别是佛光普照的仙境、饱受苦难的世间,以及恶鬼猖獗的地狱。
大概是表达天地人三界的意思,而此时的三界正面临着劫难,一个赤面獠牙贯穿三界的怪物,正被靠地狱,将天堂和人间的生灵踩在脚下。
看到这里毫无头绪,只好接着看下一幅,只见毗湿奴化作一个侏儒匍匐在恶魔的脚下,侏儒指着地上的三个脚印,似乎正在像恶魔苦苦乞求着什么。
紧接着魔王似乎同意的侏儒的请求,侏儒向前走出两步,原本饱受苦难,天地一片混沌的天堂和人间重获光明,只有魔王身后地狱愈发深邃。
看到这里也终于反应了过来,这个故事正是讲的毗湿奴智胜魔王伯利的故事。
虽然知道这壁画上的内容却不知道刻在这里的意义,更联想不到这个故事与地下空间之间有什么关联。
一面想一面去看右边墙面上的画,心中似乎隐约想到了什么,欲深究又不知从何处开始整理。
这个时候老玄似乎也被壁画上的内容所吸引,只好停下思绪继续去看壁画上的内容。
右边上的壁画,刻着一个消瘦的印度僧人持着降魔杵、骑着马,身上盘着一只手腕粗细的蛇一路东来。
这一走似乎历时颇久,因为代表寒来暑往的场景几经转变,尤其是坐下的马已经在路上老死。
但这个和尚似乎带着莫大的执念,担着蛇继续上路最终来到了庄严巍峨的皇宫之前。
这正是佛教东传的即视感,当和尚千辛万苦来到华夏,皇宫的门却闭而不开,当时的执权者似乎并不待见他。
看到这里心中莫名为他捏了一把汗,于是赶紧去看后面的内容,只见那和尚捧出一个盒子,对那接应的人交谈了几句。
场景一转和尚来到了皇宫之内,皇帝在大殿上接见了他。
和尚打开盒子献给皇帝,盒子内瞬间发出了极度刺目的光芒,一众大臣都以袖遮面不可正视此物。
看到这里也极其的好奇究竟是何物,却被下一副图颠覆了想象!
只见皇帝坐下的龙椅上的数条金龙如同活了一般,竟腾飞在空中!
除此之外,大殿宝顶上盘旋的巨龙,以及缠绕在梁柱上的金龙都如同活了一般,一时之间殿内云遮雾绕,数龙并动乱作一团。
一干文武大臣匍匐在地噤若寒蝉,唯有皇帝似乎从幻境中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整个人亢奋异常,仰天狂笑不止。
随后和尚收了宝盒,空中异象骤然消失,皇帝似乎非常高兴,大手一挥大概是问和尚想要何种赏赐。
和尚提了条件,皇帝似乎龙颜大怒,一挥手就将和尚赶了出去,正想去看后续却发展,后面的墙壁却已空空如也,壁画到此已然结束。
老玄此时也早已看完,皱着眉头分析道:“可能是地质活动导致移位,后面的图没法显示出来。”
老玄看着余下的空白墙面,下意识问道:“寻秋,你说这壁画上的和尚是什么年代的人?”
老玄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水平,于是仔细想了想与老玄分析道:“你这个问题就问得大了,首先就牵扯到了佛教东传。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被定为印度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
“然而,对于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众说纷坛,至今未能统一,归纳起来,大致有六说。”
“先秦说,据载,燕昭王七年,印度有道术人名尸罗,历经五年,千里跋涉来到燕都。”
“清代有学者认为,这是“佛法入中国之始”,但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方始外传,而公元前四世纪已有印度僧人来华,显然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于是唐代和尚又根据‘丘闻西方有圣人焉’之语,断言‘孔子深知佛为大圣’,即春秋时就已有佛教传入中国,而以中印古代史料加以参考来看,佛祖释迎牟尼仅长孔于十余岁,比孔子还早死数年,两人差不多是同时代人。孔子在世时,佛教处在初创阶段,因此说孔子知佛,明显靠不住。”
其余五说为“秦朝说”、“西汉武帝时期说”、“西汉末说”、“四汉末东汉初说”和“东汉初说”。前二说因为史料不可靠或不够允分,未受到重视。
后三说年代相近,又都有正史、野史材料作证,各执一辞,难分高下。其中尤以“东汉初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佛教界一直有东汉孝明帝求法,佛教初传的史话,相传在东汉永平七年,明帝梦见神人身披金光飞于殿前……
两人一边去看四周投影出的壁画,一边夸夸而谈,正当挑拣了一些曾给余涯和冥心普及的课外知识给老玄讲到一半时,突然察觉到身后传来阵阵阴风,受这凛冽寒意刺激,须臾之间浑身就生满了鸡皮疙瘩!
下意识回头一看,这一看又双腿一软,原来不知何时身后半寸之外的地面,竟然出现了一个直径一米大小的圆形洞穴!
洞穴中一时寒气带着凛冽水气卷来,如同山水画里的农家炊烟,时而朦胧水雾降落千百丈,又像时谷口随风涣散的云霓。
蜃气一起一伏之间,就好似盘踞是中能兴风致雨的蛟龙呼吸,而倒吸空气,又如同晴雨交加时紊乱的风向。
见状的的确确有个大大问号,因为只有空间巨大且纵横交错的地下洞穴,才会出现这种倒吸空气的现象。
此时老玄早早已注意到这个洞穴,举了手电筒向下探了探,发现这个洞竟是直上直下不说,还深不见底,甚至隐约间还能听见微弱的滴水声。
此外这个洞并非自然形成,因为整个洞穴是用青砖砌成,入口异常光滑,就像是有什么动物经常出入一样。
此时头上突然传来风铃骤响之声,只见头顶上的风铃晃动,露出了一颗拳头大小的明珠。
而最初反射向穹顶的光线终于有了用处,只见强光一闪,地上已经出现了三副画风跳转式变化的图案。
首先是最下方的位置,也就是两人最初下来的地方,一个匍匐在地面的庞大八爪半身怪物显现而出,怪物左眼位置就对应那洞穴的大小。
那怪物血盆大口大张,显得万分狰狞凶恶,赫然便是之前惊现的怪物。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见它,可在风铃摇曳间更像是活物!
第二幅台阶上的图案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在它断裂的地方出现了一尊毗湿奴的图像,似乎在接应已经逝去的灵魂。
第三幅图正处于殓台所在的最高层,围绕着殓台刻着许多菩萨像。
观音菩萨安详地坐于“海天佛国”崖岸,项戴佛珠、手持佛经、口念咒语,一足踏岸边莲花,一足伸向海水。
水中浮莲承接,海水波涛滚滚,上浮海马、海螺、游鱼等海生动物和佛经、元宝等物。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庄严形象栩栩如生,其余诸佛也都造型各不相同。
图画摇曳一阵,风铃也静了下来,地上的三组图案也在晃动中消失不见,看到此处猛然之间一拍脑门,原来是这样!
于是翻身坐上殓台,老玄似乎对这个有些神经质的动作搞的有些不自在,于是举目望来。
于是组织好语言,与老玄分析道:“现在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个墓室,还是一位得道高僧,不远万里而来。老玄你想想,如果这里是墓室,这殓台当然是用来放棺材的,但现在棺材很明显不在这里,至于这棺材究竟在哪里,可能还得问你爷爷。”
老玄听闻此话也觉得有理,点了点头坐了下来,示意继续说下去。
于是继续分析道:“从目前来看,毗湿奴和魔王伯利那副壁画,画中叙述的天地人三界,正对应着这个房间或者说是墓室的三个位置。”
“首先是地狱,地狱就是最先落地的地方,那里刻着狰狞邪恶的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