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利与弊(1 / 2)
于谦是知人情世故,而不被人情世故所吞没的英才。
兴安带来的消息,让他一眼就看穿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也先没看错,用汉人来对付汉人是最好的选择,汉人比他们更擅长对付汉人。
喜宁定下的计划,有着很完整的逻辑链条。
先是利用内鬼,在京城内散布大量谣言,令皇帝和于谦之间产生间隙。
而后派遣使臣,重点强调朱祁镇的存在,利用正统皇帝打击庶皇帝,以此来动摇朱钰统治的正统性。
接着便要求于谦、石亨、范广等人前去大营迎接朱祁镇。
这样一来,就能把这些将领架在火上烤,让他们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
不管是去还是不去,最后都是死路一条。
若是事情一直按照喜宁所规划的路线发展,朝中的文武百官,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名正言顺的肃清权臣,任何人都挑不出刺来。
到那时,瓦刺的战略目标自然就达成了。
不管之后接手大军的是谁,临阵换将,并且还是一换一大批,都必然会导致京城九门之外的大军动荡不休。
届时只需要骑兵来回冲锋几次,九门之外的大军本就动荡不休军心涣散,怎么可能坚持得住?必然会全面崩溃。
京城自然也就守不住了。
可惜,这一切谋划的基础都建立在皇帝和于谦之间产生间隙之上。
喜宁万万想不到,眼下的这位年轻皇帝居然会无条件信任于谦,不仅没有借助这次好机会发挥,甚至还帮助于谦平定舆论。
于谦还没有发力,找麻烦的人就已经垮了。
后续的招数,随着这个前置条件彻底拉垮,自然也就没有那么要命了。
瓦刺使臣再怎么努力,有再多的阴谋诡计,要是连皇帝的人都见不到,京城的门都进不去,自然也是发挥不出来。
喜宁这一套阴谋,直接就从根本上被皇帝和大臣之间的绝对信任给打垮了。
而于谦看穿整件事情的逻辑后,就在思考这件事情背后,除了喜宁、瓦刺在推动以外,还会有谁参与?
毕竟整个阴谋里,最重要的无非就是两点,一个是舆论的散播,一个是瓦刺使臣要求迎回朱祁镇。
前者自不必多提,在锦衣卫的残酷镇压之下,哪怕是普通老百姓,都不敢聊这方面的话题,别有用心之人要么死,要么还在大牢里关着受刑。
压根就没有能力和机会再搞风搞雨。
后者呢?
于谦想了许久,想出了两个人名。
朝中御史王复,户科给事中赵荣,这两人都是王振残党,更是朱祁镇名副其实的忠犬,大概就是后者的保证了。
两人联合,很快就能将瓦刺使臣的要求扩散开来,结合先前的一连串铺垫,于谦很难不死。
好在,朱钰绝对信任他,这套阴谋诡计自然也就不攻而破。
“你回去和陛下说,瓦刺使臣要见,先帝已死是个事实,但派人去探探他们的虚实,也不是不行。”
“以老臣的眼光来看,朝中御史王复、户科给事中赵荣,就是最好的人选,让他们去一趟最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