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解困局(二)(1 / 2)
昨天深夜,青安不仅把银子换了地方,还把柴房地窖里的一袋子杂粮收进了空间。青安是水木双灵根,3平米的本命空间,也只能收纳水木属性的物品。
原主三年前用两亩水田换购置的十亩荒田也养的差不多了,本也可以种些黍米稻谷麦子之类的作物,她却带着大妮儿和二妮儿只种些红薯大豆等作物,原主心里想的明白,就算是种了麦子,碰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这贫瘠的十亩地也就能产出六石多的麦子,除去交税银和老宅的养老粮,到自己手里能有两石多的麦子就不错了。
辽北县地处北方,粮食一年一熟,一年有五个月的冬天。现在一亩良田能收150斤粮食,就是一石零两斗,税粮是三七开,一亩良田交四斗粮,一亩荒田交粮两斗,一斗粮大约是12.5斤,折银8文,青安家的十亩荒田每年能产出麦子六石多,交粮两石,给养老粮两石,一家五口两石多麦子,大约是不到300斤,去了壳能得到200斤白面,一年到头掺上野菜杂粮也不够吃。
就这两石的麦子还要换些油盐、布匹,过年怎么也得给孩子做件新衣,给儿子买些零嘴不是。
赵青氏也从不养鸡鸭猪狗等家畜,倒不是嫌脏,刚分家那年倒是养了5只鸡,鸡刚刚下蛋,李寡妇就养成了每天早上喝两个鸡蛋水的毛病,大妮儿前脚捡回鸡蛋,赵冬宝后脚就揣了两个给李寡妇送去。赵青氏听说后,宰了4只下蛋鸡,炖了一只给孩子补身子外,给娘家送去一只,给老宅送去一只,给大柱娘做月子送去一只,留下的一只鸡,每天生的蛋给大妮儿和二妮儿做成蛋羹吃,赵冬宝心虚,也不敢提这事。自从那年过年把最后一只鸡宰了加菜,从此后赵青氏再没养过鸡鸭等活物。
赵青氏每年开春带着大妮儿和二妮儿种那十亩荒田,清明左右种下红薯,小暑后半个月就可以收了,入秋前还能补种一茬的白菜土豆萝卜等冬菜,种红薯倒不似种小麦和水稻那般辛苦,隔三岔五的去拔拔草就行,东北地里虫子少,红薯长得个体都不小,红薯藤给了大柱娘和二婶家喂猪,入冬时,大柱和二婶家的铜栓给家里送上几担柴,再加上娘三个平日里拾的柴,一冬也勉强够用。
种上红薯后,赵青氏就带着二妮儿上山,拾柴、挖野菜,偶尔能摘些野果子给树根解解馋。
赵冬宝是个木匠,在家又是最小的,父母娇惯着长大的,家里地里的活计真是一手不伸,有木工活计就在家里做活,没活计就每日去李寡妇家帮忙干活,做木匠挣的钱粮也都搭在李寡妇身上。平常在家做活计时,实在受不了家里顿顿红薯野菜饭,有时掏出十几文钱买些粮食,赵青氏娘几个就跟着吃。赵青氏每次做饭都克扣一些,久而久之,倒攒下了一袋子杂粮,留着赵冬宝出门做活时跟孩子在家吃,又怕赵冬宝发现,夜里和大妮儿、二妮儿偷偷的在柴房里挖了个地窖,藏了一袋子杂粮、半罐子猪油和二斤的粗盐。
赵青氏不种粮食,可十亩地的税粮和爹娘的养老粮可不能少了,加上人情往来和年礼,赵冬宝一年的收入一半得搭在这上头,给李寡妇的银钱少了,李寡妇更是耷拉着脸不搭理他,赵冬宝只好没事就去她家做活,巴结讨好着。这不,性命都搭在李寡妇家了,这一辈子也算是个情种了。
“我苦命的娇娘啊,以后怎么活啊”一声高亢尖利的哀嚎,惊得青安一个激灵,一下子从沉思中醒过神来。
紧接着,青安的爹娘青壮、刘氏带着大哥青山大嫂王氏、二哥青树二嫂张氏三弟青芽三弟妹小刘氏和小弟青豆小妹青枝匆匆的走了进来。
青安忙起身,叫大妮儿给爹娘兄弟们倒水,青家人抹完眼泪细细的端详着,看着青安虽然面带愁容举止还算镇定,也不见痛不欲生茫然无措的神态,就明白她心里大约是有了主意,心也渐渐地跟着安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