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赵老师(1 / 2)
话说几人将家事安排停当,觉得闲来无事,便相约去打猎。
打猎在边疆地区也是常有的事。不同于内郡,以耕种为主,官府也反对百姓狩猎,边郡打猎却有诸多好处,一来可以锤炼骑射技法,二来边郡土地贫瘠,产出太低,耕种收益不大,需要百姓自行找补,补贴一些家中。
除此之外,在边郡也有很多手工业者,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少数民族的牛羊,就像黄家铁匠家以打铁为生,班娘前段时间也是靠手工艺生活。虽然汉匈处于交战状态,但北疆也不只有匈奴一家少数民族。有刚被卫青灭掉的娄烦政权,也有鲜卑、乌桓等稍后即将替代匈奴崛起的少数民族,即便是匈奴政权里面,也有很多亲汉的部落,更不用说还有很多匈奴人直接参加了汉军,和匈奴政权打仗。
几人找到班娘,问班娘下午盖房子是否需要帮手。他们想下午是找工匠修房,他们应该没自己什么事,来找班娘问一句也是出于礼貌。虽然班娘现在是张神仙家里的“大管家”,可是并不是几人家长,除了张神仙,也没人能发号施令。
没料到班娘果真有事。只见班娘不疾不徐地道:“下午工匠修房,开工诸事繁杂,几位小兄弟下午就在家中候命,以备不时之需。”
几人虽然不喜班娘这样略带发号施令的布置,怎奈班娘说得合情合理,也无法拒绝。打猎之事只好暂时作罢。
班娘安排妥当后,马大舌和罗杰夫闲来无事,两人便出门去村子里外转悠着。
走到离张神仙家略远了一些,左右看了一下附近五人,马大舌道:“咱们还是得先认字呀。”
马大舌说完自己都觉得好笑。自己在后世好歹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了,一肚子文化放在古代绝对算得上“当代大儒”,却不识字,尴尬地连家书都要女眷来代读代写。
罗杰夫道:“隶书还好,连猜带蒙能认个七七八八,只是繁体字好多都不认识,句式语法也不熟。篆书就纯粹是天书了。”
罗杰夫说得也不假。在后世读书,书协也用得是白话文,和平时口语也差不多,简体文字更是和古代的繁体字相差甚远,有些字在不同的朝代还有不同的写法。
马大舌道:“不会也得学呀。我看这张神仙不是一般人,昨天对咱们的敲打也能看出来,或许还真有些什么使命要降临在咱们身上。要是以后遇到大BOSS,多一点本事总比少一些要强。”
罗杰夫点头称是,突然又恍然大悟道:“我想起来了,咱们在厂里经历了事故以后,我就昏了过去。迷迷糊糊中间我听到有两个人说话,说什么成功了,又没成功。”
马大舌一下也瞪大了眼睛,道:“你不说我都忘了,我也听到了。”
罗杰夫一下又变得神色肃然,道:“两个声音,一老一少!”
马大舌道:“老的像不像张神仙?”
罗杰夫道:“少的像不像赵充国?”
“像!”
马大舌又道:“那少的不会是东方朔吧?”
想必马罗二人没听过郑人疑邻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有个农民,家里斧头丢了。左找右找找不到,便怀疑是邻居偷走了。越看邻居越像小偷,越看邻居越觉得邻居和平时不一样,干什么都鬼鬼祟祟的。农民夫妻俩嘀咕了一晚上,决定观察观察再说。第二天农民先去耕田,回家时带着斧头回来了,原来是自己昨天放在地里忘记带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