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我的家(2 / 2)
“听马元说,你和冯遂打过交道了?”马大舌刚坐下,马父便开口问道。
“是的。”
“你可知那冯遂是什么来路。”
“听他说是冯唐儿子,将门之后吧。”马大舌回想起冯遂的介绍,如是答道。
“那你可知冯唐来路?”马父继续问道。
“不知。”
“这冯家和我马家还颇有渊源,论起来差不多要到一百四十年前了。”马父停顿了一下,倒了杯茶,喝了一口。
马大舌知道这是说来话长了,也不插话,坐着默默地听着,盘算着一百四十年前能是什么时候。此时西汉立国大概一百年,再往前推四十年,差不多是秦灭六国时期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父亲口中的马家和冯家是抗秦联盟,还是秦军袍泽,亦或是一对死对头。
见父亲杯子空了,便续上茶水。
停顿一会捋了捋思路,马父继续道:“冯遂祖上便是上党人士,世代居住在上党。冯家到了冯亭这一代,做了上党太守,那时候上党隶属于韩国,冯亭自然就是韩国官员了。那时候正值七国纷争,乱世之世,我上党郡在冯亭的治理下颇为欣欣向荣。”
马大舌心想,冯家在上党郡经营一百多年,恐怕早已枝繁叶茂,势力根深蒂固。如今自己家为匪,冯遂为官,却不知父亲所说的和冯家的渊源到底是敌还是友,如果与冯家为敌,颇为不智。
马父说一阵,歇一阵,继续道:“再后来,秦国渐渐强大,秦国占领了魏国的河西之地后,便把目光看向了上党。我上党郡历来便是军事要地,不容有失。在冯亭的带领下,我上党郡军民一心,使得秦军迟迟不能突破防线。”
马大舌心想:上党地区除了发生过长平之战外,貌似再没发生过什么有影响力的大战了,怎么便成了军事要地了?
殊不知上党之所以称为军事要地,是因为先秦时期诸侯林立,中华文明的主要活动范围又集中在陕西东部和河南西部一带,这一区域自西向东,再向北划了个圆弧,刚好将上党郡围了个半圆,上党郡在山上,又是一片高地,对这些区域形成了俯冲之势,堪称进可攻退可守,确实当得起军事要地之称。上党地名的意思,便是赞其地势高耸,与天为党之意。
后来华夏文明区域不断变大,文明中心也由单中心变成多中心,文明重心渐渐东移,上党渐渐地成了华夏文明的腹地,其军事地位便渐渐隐没了。
“秦军见上党久攻不下,便对韩国施加压力,战场加急进攻,外交上迫使韩国割让上党郡。秦国虎狼之师声名远播,冯亭不愿上党人民划归秦国治下受罪,便率领上党军民投降了赵国。
韩赵魏本是一家,上党和赵国接壤,又离邯郸很近,赵国便接纳了冯亭投降,派出了廉颇率军驻守上党。”
马大舌闻言不以为然,如果当时冯亭知道历史走向的话,恐怕投降了秦国才是最好的选择,才是不使上党人民遭受苦难的正确决策。有时候投降还真不一定是坏事。
又停顿了片刻,马父继续道:“秦国派王龁率军来攻,赵国派廉颇来守,双方你来我往相持不下,转眼过了好几年。
秦赵两国在这一战打得规模越来越大,战场局势越来越凶险,双方都压上了各自的国运,谁都输不起,相持几年之后,两国的人口,粮食,后勤补给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谁都拖不起了,都做出了要决战的决定。
秦国悄悄派出了白起,赵国派出了赵括。赵括不知秦军是白起领军,疏忽大意地输掉了战争,致使赵国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赵括也战死沙场。
也是在此战之中,冯亭也战死沙场。”
说罢,马父唏嘘不已,眼中仿佛还有泪花。
后面的故事马大舌就很熟悉了,秦国赢了这一战之后,又经过了几年的修养,紧接着便横扫六国,统一了天下。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便是从那时说起来的。只是听父亲这么一说,赵括好像也挺冤的,莫名其妙地背了这个锅。照这个情况,赵国不管派谁来都难免一败。
白起战神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只是……
“我们和冯家的渊源又从何说起呢?”马大舌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赵括,便是咱家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