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补偿(2 / 2)
王瑛目瞪口呆,“平日居家,戴金玉之饰,是否太过招摇?”
他自信笑道,“战国名将王翦,平定六国,南征百越,出征前跟秦始皇要了金银田宅无数。旁人只道王翦贪婪,王翦却是怕功高盖主以贪自保。如今我拥重兵,朝野之上无不侧目,妻子太朴素了反而惹人生疑了。”
王瑛仔细抬眼看他,向来节俭朴素的他,平步青云后真是转了性子了,一套首饰而已,这么多说辞。
二人从蓬莱一路走来,少年时家贫,还要靠打野味、摘野菜、当首饰度日,如今他战功累累,功勋卓着,家境不断改善,送自己礼物,心里是甜蜜的。或许这就是苦尽甘来的滋味?但与他一起从未觉得苦罢了。
晚餐,四人同桌。
到底是小美心细,赞道,“嫂嫂今日魅力非凡,身上的玉佩和哥哥的倒像是一对儿。”
王瑛对着元敬一笑,“是你的哥哥买的,今儿也不知怎么了。”
小美看着他的哥哥笑了,举起一碗紫菜汤:“太好了,家和万事兴,干了!”众人很配合地举碗相贺。
……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余党纠合一万多人围攻仙游,打了三天,戚继光率兵前往解围,仙游一战,破倭四垒,烧死倭寇数百人,斩杀490余人,俘通事1人,缴获器械600余件,解救民众3000余人。
一日,元敬准备打伏击战,用一小股兵力佯败以诱使倭寇追击,再围剿。元敬派了阿印去,希望磨炼他的意志,不要只当一个小兵,要有大局观。
阿印率军到达常风岭后,让军队埋伏在山道两旁的树丛中,过了不久,倭寇队伍也沿着这条山道开了过来,还押着一些抢掠来的妇女和牛羊等,一名浪人武士正轻薄一名哭泣的妇女,用词淫秽不堪。阿印见后,蓦地想起自己九岁时倭寇屠村惨状,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爷爷奶奶把他藏在萝卜窖里他才逃过一劫,醒来时遍地狼藉,尸首横陈,村中妇女、牛羊、所有值钱的物件都被倭寇掳走。心中悲愤交加,双目染红,再也沉不住气,下令攻击,他只顾了杀敌报仇,竟忘记了元敬临行前交代的只许败不许胜的交待,一炷香不到,就将敌人全歼在山道之上。
阿印率军回营,将士们都言戚印作战勇敢,杀敌有功。但元敬听完禀报后勃然大怒:“你可知你一时冲动,贻误军机?此战本可诛灭倭寇主力千人部队!”
阿印浑身是血,倔强道:“难道戚将军要我眼睁睁看着女子受辱吗?”
元敬愈发恼怒道:“军队每一次出征消耗以万计,都是民脂民膏,要以最小的代价取的最大的胜利。”
阿印兀自站着流泪。
元敬摇头:“军法处置!”便命人将其绑出辕门外行鞭法。
王如龙、楼楠等将领苦苦求情,“阿印虽然是触犯了军令,但其大败倭寇,也是有功之臣,可将功抵罪。”
但元敬却认为阿印明令故犯,贻误军机,不容不惩!若是不惩则军纪难以严明如初。
鞭子响起来不久,阿印就吐了一大口血,头垂了下来。众人惊,上前检查,原来阿印竟咬舌自尽。
元敬悲悔交加,这个孩子竟如此不受教!他并非想取他性命!
王瑛听闻此事,身子晃了几晃倒在榻子上,清泪流下,她终究没有消除他的执念。剑侍均劝她不要悲伤,身子好不容易养好了,别再难过伤了身子。马氏听闻大哭,王瑛写了一封信,与一张银票一并给了她,请她去打点阿印的后事。
元敬打开信,没教育好阿印,她有愧。相识一场,不想他一个人孤零零,想收他为义子,百年后到黄泉或许能再教育他。
马氏到了后,为阿印净身,穿了王瑛给他缝制的衣服,将随身佩剑一起下葬,立了一块碑,上有戚印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