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千古胡兵屈仰止,万重血肉铸安宁(2 / 2)
戚继美也笑,只是转身后又怅然若失。
思绪回到当年蓬莱三仙山,这是戚继美十六岁的心愿,全家人都整整齐齐热热闹闹的。只是少了一个人,如果那个人还在,他或许会快乐些…….
到隆庆五年(1571年),全部墩台修筑完成。从此,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城(今居庸关西)的两千里长城上,矗立着数以千计的炮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着数千戚家军的血汗。
此时,京城传来消息:父亲病重。王瑛在蓟州只留了剑雨剑影作为戚府的护卫,带着王家众人连夜策马赶回京城。
这一年,戚家长女若水十五岁,以十里红妆嫁给年少相识的探花郎。
遗憾的是,戚继光镇守边关不能赶来,王瑛一个人送她出嫁。一遍又一遍地整理着若水的嫁妆,恨不得把她后半生所需东西都准备好,不要再为生活操心,她拿出当年父亲给自己敲定的嫁妆礼单,吃喝住行之物无不熨帖,落下泪来。
远嫁离家时十五岁,再回家已经是三十七岁了。
离家二十二年,随夫家南征北战,回娘家的次数寥寥可数。远嫁不孝,侍奉父亲就只剩了短短三个月时间。
戚继光遣人来信:“蓟州一切安好。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记忆中永远精力充沛、笑声爽朗、威风赫赫的大将军,成为了风烛残年、颤颤巍巍、吐字不清的老人。即使这样,还是惦记着给闺女买燕窝滋补,给女婿买川贝。
虽然二十多年,父女之间一直有通信,父兄知道这些年夫妻二人的事。但王将军还是喜欢听王瑛讲离家以后的故事,让她一遍又一遍地讲,讲瓦氏夫人、讲鸳鸯阵、讲王翠翘、讲俞大猷的三叠阵和夺前蛟阵…….父亲尤其爱听她独守新河那一段,听到守城妇女用辣椒面迷以云梯攀登城倭寇眼睛时,笑的极为自豪。
病逝前,一圈人围着父亲。
王瑛自责不已,泣泪如雨,“女儿不孝,未能承欢膝下。”
父亲拉着她的手,安慰她:“如眉给你起名月姣,是讲妻子思念远征的丈夫《燕歌行》。我多年领兵征战,如眉等我太久,去世时我都不在她身边,是我负了她。父亲自然是希望你们小两口朝夕相伴的,从没有不孝一说。”
众人听此,低低哀戚。
父亲久病苍白的脸,露出了满足欣慰笑容,“老夫眼光没错,戚继光是可造之材,月丫头也是我的骄傲,月丫头年纪轻轻就封了一品夫人,可见女婿超过了自己。义儿是儒商,多年来也是赈济乡里,善名远扬。王家后人,不愧此姓。
“新帝励精图治,内阁清明,文臣武将名臣辈出,是大明中兴之祥兆,大明百姓有望了。”
“如眉,我来陪你了…….再不让你念《燕歌行》了……..”
…….
守孝期过,回蓟门时,剑心也随行。
王瑛低低问她:“以后你二人将如何?”
剑心目光坚定:“以后,我就只有小姐了。”
王瑛心里一阵酸楚:“好。我自小就是理解你的,从未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