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国君(2 / 2)
宣谕,是颁布皇帝的诏令以示天下。
早在上古时代,朝廷上下为了彰显对农业活动的重视,一年当中除腊月和正月外,每个月的第一天上午,顺天府尹,也就是京都的行政长官“请旨传宣谕一道”,率领辖属的宛平、大兴两县知县走出皇宫,来到承天门金水桥前,向召集在此等候的两县代表人士“面谕”,告诫四海九州须勤务农时,精心耕作为要。
这应该是皇帝每月颁发的兴农文件。
农业劳作,老百姓自然清楚该怎样调度,而这年复一年,月月如此乏味的文告,既不能给民众带来实惠,又不具有约束力,还要兴师动众,以谢皇恩,这项活动反而成了老百姓的精神负担,难怪有的人称病缺席,有的人甚至“雇市井无赖充之,以应命”,这类人等站在承天门前聆听宣谕,真是莫大的讽刺。
此情此景,皇宫中的帝王是不会知道的。
千古时代的名着《宛署杂记》,作者沈榜在万历年间曾任过三年宛平县知县,他对此很无奈地写道,皇帝“深知稼穑艰难”,“每月必宣谕京兆”以达天下,还谆谆告诫百姓“民生在勤,勤之不匮”,此等生存大事却不被老百姓所理解,进而感叹到“谕之不从,民之愚也”。
当时黎民百姓真心所想的是什么,已无从考查,普通人家生活的如何,书中没有正面的表述。但是,顺天府辖区内的人文地理、经济状况以及皇亲贵族的各类庆典、祭祀活动的消费,都有详细的记载。现举例说明,万历十二年宛平县的农民耕地有农田是被皇室成员开辟坟场占用了。
还有,当时宛平县境内有皇亲国戚的大小坟场多达一百多处,每年祭坟的供品及相关费用,需用白银九百两,按规定“两县行银办”,也就是说,这要让两县的老百姓承担。
国君的的称谓有很多,各个种族各个国度不尽相同。
但他们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皇帝、谥号、庙号、年号之外,还有一些别称:
皇祖:皇帝的祖先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皇辟:皇帝的别称,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主:国君的称呼。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
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主君:国君的别称,“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
君:君主、天子。
“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君王:对帝王的称呼。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君人:指皇帝。
“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
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
“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先帝:当朝皇帝已死的父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先君:皇帝称其先代君王的称呼。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先后:先世皇帝的称呼。
“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颜师古注:“先后,即先君也。”
先正:先代君长,已故的皇帝。
“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
郑玄注:“先正,先君长也。”
先皇:前代皇帝的称呼。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先主:对开国君主的称呼。
先公: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
“诸侯祀先王先公。”
韦昭注:“先公,先君也。”
先圣王:古代的贤明君主!
“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
“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
大王:对国王的尊称!
或曰“先启大王。”
大君:古时天子的别称。
伊六官之设也,所以经纶庶政,辅弼大君。
大皇:对皇帝的尊称。
“大皇既没,幼主莅朝。”
大庭:传说上古帝王的名称。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大行、大行皇帝:对初死皇帝的讳称。
“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圣、圣主、圣明主、圣上、圣君、圣明、明哲:都是对皇帝的尊称。
“于是圣上赌万方之欢娱,又沐浴于膏泽。”
少主:年轻的皇帝。
“高宗大渐,顾命裴炎辅少主。”
社稷主:国君的代称。太子有大功于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异议?
社君:对幼主的称呼。
元后:对天子或君主的称呼。后世又称帝王嫡妻为元后。
元首:君主。“臣避命弗获,居宠为忧,谨当承元首之明,竭股肱之力。”
元君:贤德的国君。
“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
嗣皇、嗣君、嗣圣:继位的皇子。
“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皇某。”
驾、大驾、车驾、御驾、圣驾、尊驾:原为皇帝车乘的总称,后来常用为皇帝的代称。
“车驾频致播迁,朝廷渐加微弱,原其祸作,始自中人。”
万乘:皇上的代称。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有千乗之家。”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乗。
故以万乘称天子。
乘舆:皇上的车舆,后亦代称皇上。
“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醨酒,以待百官。”
皇舆:皇上的车舆,后亦代称皇上。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真主:皇上别称,即所谓真命天子。
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
真人:皇上的别称。“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天子:君主。
“君天下曰天子。”
但是,作为国君,也有很多避讳!
避讳对于一个国家,简直太重要了!
因为一个不小心,就会引起避讳!
招来杀身之祸!
避讳是龙辰大陆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现在朝代更趋完密。
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
比如: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正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
国君,不仅仅是男子可以担任,龙辰大陆风俗习惯,女子有实力,也可以担任!
上古时代,元诩被胡太后杀死,国不可一日无君,胡太后遂从后宫抱来一个女婴,假称是孝明帝之子,让女婴做皇帝,沿用其父年号“武泰”,不久胡太后为了避免被众人知晓此事,于是杀死该名女婴,另立元晖之子元钊为帝,是为北魏幼主。
因此该名女婴在胡太后的操纵之下,匆匆登位又匆匆死去,故历史上连她的名字都没留下,一般可称“元姑娘”,胡太后之后匆匆给女婴加上谥号殇帝,所以北魏元姑娘才是龙辰大陆上第一位女皇帝。
后来,耶律普速完正式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后由于公爹萧斡里刺和驸马萧朵鲁不的控制,耶律普速完自称皇帝,是为承天皇帝,不到几天,消息走漏,耶律普速完被杀,耶律直鲁古即位。耶律普速完谥号“承天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