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成功的建议(2 / 2)
“看这叮叮咣咣的,好奇!您这可是工厂模式呀!想看看都什么生产程序。”毋兰笑道。
“想看?进去看呗。”他挥挥手,“不过这一地都是水,我们都穿胶鞋,你穿皮鞋没法进。”
他指着洗瓶子的地方,“这是瓶子初洗,往里走是精洗,预处理,再往里是消毒,那边半梯上是配液罐,酸洗柱,碱洗柱。往里是洁净区,灌装车间,一般人不能进。那半边是高压消毒间,二楼梯上边是药检室。最后是包装车间,挨着的是成品库。”
毋兰看着雾气蒙蒙中这些忙碌的人和高大的设备,听着蒸汽管道泄压的噪音,心里不住的叹息。再好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没有好的设备和材料,产品也要打折扣的。
她忽然想起马伟峰,他不是卖PVC大输液生产线吗?灵机一动:能不能给药剂科主任建议换生产线?毕竟玻璃瓶大输液终究会被取代。小而言之是避免麻烦,大而言之是保护病人啊。虽然玻璃屑会被输液器的滤芯挡住,不一定会出问题。但让人看到直接打血管里的药里有不该有的东西,肯定是不合要求,也会被人质疑诟病的。单靠有了事再去摆平,劳心劳力,得不偿失。
药剂科主任看毋兰拿的输液瓶,直言也很头痛。
输液生产的最后一道质检程序可以剔除有问题的,可搬运过程也会因磕碰造成玻璃屑。有些护士配药前检查发现就退回了,但也避免不了有漏网之鱼。
听了毋兰的建议,就嘱咐带资料给他,他尽快向领导汇报。
没想到这事出奇的顺利。
药剂科是医院的摇钱树。一方面是自制制剂,买了原料,加工成药品就可以卖给病人;另一方面从医药公司进药,按比例加价卖给病人,这边医药公司的货款拖着,那边收病人的现钱,一进一出就把钱挣了。医院收入药品占比很大,所以药剂科主任是医院领导眼里的红人,说话有一定份量。
3个月,大输液生产线就改造完了。地面用自流平地板漆涂刷平整;隔墙打掉,换成铝合金玻璃隔断;玻璃瓶的洗消存环节没了,用的是环氧乙烷消毒后的真空PVC袋子。操作人员穿上防静电的无尘衣,在一级风淋和二级消毒后,走进宽敞明亮的车间,轻松完成生产流程。连往各病区送货的工人都高兴地说,再不用怕大输液摔了碰了而提心吊胆了。
药剂科主任为自己的胆识和领先意识而自豪,用专业和发展的眼光向同行介绍这个生产线。
于是,由省内最大的医院背书,作为样板,络绎不绝的参观和轰轰烈烈的制剂室改造,在各个医院开展起来,把马老板忙的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