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不过一碗还魂汤(2 / 2)
毋兰笑着问:“大爷,这是中药厂吧?丁厂长在吗?”她拿厂长作借口。
“厂长啊!没在。厂子半年都没人喽!我就是看着门。”老头说着,拿根木条翻动瓦罐里的东西。
“您在烧什么呢?挺好闻的!中药吗?”
“这个啊,叫鬼臼,烧成碳,再加到膏药里。我的偏方,哈哈!”老人看毋兰感兴趣,笑呵呵地说。
“鬼臼?就是八角莲吧。为什么烧成碳呢?”毋兰真来了兴趣,盯着瓦罐问。
老人看毋兰这么关切,就打开门让她进来,边做手头的事边聊天。
原来老人是老药铺的传承人,干了一辈子酊、膏、丸、散的手艺,现在厂子停工,他舍不得离去,就留下看门。
“治跌打损伤的黑膏药,贴时间长了变硬,刺激皮肤红痒。加了这个鬼臼碳,解膏药里的热毒,也透气,皮肤就不会难受了。”老人把烧好的碳,用石块慢慢捣碎研磨。
“那厂里生产的膏药是不是很受欢迎?”毋兰追问。
“没有,厂里做的都是吃的药。膏药费事,一次做不了多少,也就是有人求了,我做几副。祖传秘方,不能在我手上丢了。”
“这跌打损伤啊就是伤筋。伤筋原因有三,扭伤、挫伤,积劳损伤。扭伤,扭转、牵拉、闪挫导致。其症候多轻,可见于四肢关节、脊椎关节、骶髂关节。挫伤,撞击、挤压、跌碰所致。其症候多重,胸肋、腰背、头部等。积劳:持久某一姿势下劳作或过度劳累,久积成伤。多见于颈、腰、肩等位置。扭挫多急性,失治亦可迁延成慢性。久积成伤,则天然为慢性。”老人细细说来,语言也变得文绉绉的。
“具体表现,有筋断、筋粗、筋歪、筋强、筋挛、筋弛、筋结。
根据体质的寒热燥湿虚实区别用药……”老人侃侃而谈。
毋兰心中惊呼不已,真是民间出高人!问及厂里的近况,老人摇头叹气,一副悲凉神情。
“停工半年,有9个月没发工资了。厂里把卖不出去的药,给大家发了抵工资。谁家过日子吃药呀?都是等米下锅呢!”老人皱着眉捣药,花白的鬓角隐隐冒汗。
“这厂子原来是我家的制药作坊,百十年了。解放后我父亲上交政府。我父亲,我,我三个孩子,三代人都在这上班……”老人眼圈红了,“唉!孩子们要养家糊口,没工资只能找别的事做,我只想守在这。我是在这干了一辈子,没有别的想头……”
没想到老人还有这般深重情怀,毋兰不由暗暗叹息。罗国亭,记下老人的名字后告别老人。回老家的路上,她一直在思索。
河阳中药厂没有继承老药铺的衣钵。所生产的大路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满足了本地区的用药需求。可市场经济下,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产品,没有竞争力,再加上销售乏力,倒闭是必然的。如果不加改变,20万投到中药厂,不过一碗还魂汤,挣扎不了多久。
罗国亭老人的膏药,能不能大批量机器生产?国医国药,保护国人几千年,其中的瑰宝在崇洋尚西的情势下,被岁月蒙尘。对于中医药的传承,目前做得不是很好。如果任其湮灭,将是国粹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
毋兰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商人取利无可厚非,但只为逐利是谓奸商。医药为民生根本,更需要大义和担当!成健医药应该为民生反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