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罪名莫须有(2 / 2)
言毕,突然想起心悟和尚,又说:“那个和尚师傅,乃小弟旧识,恰好也要晋京。今向狄兄讨个人情,让他与我们结伴同行。”
狄忠听说,便叫手下放了和尚。
王景隆一行五人,同狄忠告辞下山。狄忠依依不舍,直送至大路上。
王景隆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狄兄请留步,后会有期。”狄忠答道:“贤弟先走一步,愚兄随后便来。”
王景隆高兴的说:“如能这样,最好不过。但愿在不久的时日,我们相会在京城。”言毕,两人相拥而别。此一别,有分教:
焚烧巢穴上北京,念念只为求功名。
校武场上显身手,前世姻缘得一鸯。
一路上,笑语欢声。王景隆突然想到什么,忙问心悟和尚:“师傅!您自称是直隶大同府人,学生向您打听一个人。”
王景隆心想,倩玉也是大同人,她父亲是远近闻名的秀才,也许这和尚认得他。
“王公子想打听何人?”心悟问。
王景隆说:“学生受人之托,打听一个名叫周彦博的人。正好他也是大同人,而且是远近驰名的秀才。师傅可认识他?”
一闻此言,心悟脸露惊骇之色,问:“相托之人,是男是女?”
一看心悟表情,王景隆甚觉蹊跷。说:“是一位姑娘,姓周名倩玉。因逃荒失散,现在流落京城,幸好被一位好心的老太收为义女。她日夜牵挂着失散多年的父亲和弟弟。她时常焚香祷告,保佑他们平安,希望有缘父女相会。”
原来,心悟便是周彦博。
听王景隆这么一说,心悟早已激动得淌下了眼泪。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不正是自己日思夜念,失散了的爱女倩玉吗?问:“公子可知道她在京城何处?”
王景隆见这和尚神色反常,连连发问,似乎甚是关心,更觉莫名其妙。他不便说周倩玉沦落柳巷,有辱姑娘芳名,只是说:“她流落到京城后,被一个叫岳老夫人的好心人收为义女。这岳老夫人的儿子在朝为将,与家父旧交,常来常往,所以认得。”
“她现在可好?”
“过得很好。虽说是义女,可岳老太视如亲闺女。”王景隆实话实说。
心悟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谢天谢地。”
王景隆见此情景,心下已猜着几分,惊问:“难道师傅认得周彦博?”
“不瞒你说,老衲便是周彦博。”心悟说。
王景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和尚怎么就是周彦博?如果真是他的话,我可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了。这么一说,他可是我未来的岳父大人了。想罢,便追问心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心悟便讲述了他的血泪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