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试点杂学(感谢打赏)(2 / 2)
“赵构,这就是杂学。它教给人万事万物的道理、行为做事的准则、探索世界的好奇。
那些皓首穷经、寒窗十年,大好青春年华都埋没在区区一间书房,尺寸之地。学了再多的圣贤哲理有什么用。
该贪的少贪了?该腐败的没腐败?”
柳哲循循善诱:“一人一己之力是有限的。大宋万亿巨国,最大的财富不是广袤的国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更不是先贤大儒的着作,而是万万百姓。
杂学,可以更快、更直接地开化民智、开放思想,在短期内可以将整个民族的层次拉升一个阶段。
开化的万万百姓,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头活水。你忘记我们是如何在三天之内实现重建汴京这个奇迹的吗?”
“老师,学生明白,但它不被官方正统认同,能被百姓接受吗?”皇帝就是天,朝廷就是地,百姓万民认准的就是天和地。
“开始嘛,总归是有难处的。设立杂学,广泛招收适龄少年,免费教育。我的目标是那些刻苦认真、苦于无门入学的孩子。”柳哲双手枕头,远望天空。扎根入地,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需要一个漫长、枯燥、乏味的过程。
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
至于义务教育如此发达的后世,还有读书无用的言论甚嚣尘上,耽误了多少懵懂无知的少年。
读书是不能代表什么,但读书的经历是敲门砖。别人有砖敲门,你连砖都没有。谈什么读书无用?!
刻苦拼搏、吃苦耐劳、顽强勇敢、坚韧不拔,才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立根之本。连根都不想要了,就想着飘?飘起来你还能活多久?!
柳哲不知道赵构能听进去多少,以超脱数百年的眼光和口吻来说教古人,本就是对牛弹琴。眼下,就脚踏实地,把杂学办好。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民族未来。
中华民族总有一种特别,觉得我们需要对前人负责,也需要对后人负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永不败落的民族,自有她独特的魅力。
柳哲要做的,就是对后人负责。
张家湾正在恢复。把一家老小托付给张老四和武松算是最正确的举措。老老少少几百口子人,在乱军中连根毛都没伤着。
是乘机钻进了山沟子,体验了几天野外生存,完好无损地归建。
张老四不愧是兵油子出身。
“东家,小九儿~。正在全力恢复设施,预计今天晚上肯定可以完工。”张老四大风大浪见多了,对于汴京的城破,没有太大的猎奇心理。一心只管张家湾的一亩三分地。
“嗯~,凌云阁的工程暂时停下来。讲武堂的规模要扩大。我要在汴京招收适龄少年,免费教授杂学。
皇上已经同意,不会再有人敢来搞事情。”柳哲打量着欣欣向荣的张家湾,一心要把讲武堂扩建,弄成杂学试点。
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时不我待。
幼苗的成长需要时间,但柳哲深深地知道,留给大宋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