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兵临城下(1 /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鞑靼人入侵的消息越来越多,越来越混乱。
前两天朝廷传出消息,说是平安节度使云光上奏,在平安州跟鞑靼人大战,杀敌八千余人,缴获战马牛羊无数。
第二天,镇守山水关的的东平王文定河上奏,在山水关外,跟鞑靼人血战一天一夜,杀敌一万五千余人,缴获牲畜无数。
这两个消息,让皇上和大臣们非常高兴,立刻昭告天下。
神京城的人们听到了这个消息,精神振奋,纷纷赞颂云光和文定河。不少人认为他们是扭转乾坤,救民于水火的中流砥柱。
甚至有人提议,要给两人修建长生祠,享受供奉。
这个消息刚刚传开不久,就传来了坏消息,说鞑靼大军和莫古大军已经进逼到了沙河,距离京城不到二百里。
两只大军加一起,一共有十二万多人。
这个人数,跟他们出发时候的人数,几乎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也传出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说文定河和云光根本就没跟鞑靼人正经交战,至于说消灭多少鞑靼人,缴获了多少牲畜,更是子虚乌有。
他们甚至杀了一些汉地边民充数,纯粹就是杀良冒功。
从莫古草原到沙河,这一路上将近一千里。鞑靼人和莫古人根本就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沿途的关隘和城池,都龟缩不出,就让鞑靼人和莫古人大摇大摆地深入内地,肆意烧杀抢掠。
消息很混乱,但京城里的动荡是实实在在的。
粮价已经开始大幅度上涨,即使兵马司一再干预,也阻止不了。
城里的一些宗室外戚和有钱人,开始大量南逃,试图躲避战乱。
人口的外逃,证明了人们对于能否保住京城,已经没有了信心。
终于,确切的消息传来。
鞑靼人的先头大军,已经到了清河,距离京城只有几十里。
这段时间里,对于如何对付鞑靼人,大臣们几乎天天吵架。
有说坚决抵抗的,有说议和的,还有人说和亲的,给钱的等等。、
等到得知鞑靼人到了清河的时候,大臣们终于不再争吵。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坚决抵抗,不议和,不给钱,不和亲,不割地。
但是,对于如何抵抗鞑靼,人们仍然有争论。
盛隆天子终于不耐烦,决定派出兵部尚书关挺之统筹各路兵马,打退鞑靼和莫古人。
此时,聚集在京城和周边地区的大德兵马,已经超过二十万人。加上东平王、西宁王、云光的兵马,达到了二十五万多人。
据说这些兵马都是各地的精锐之师,在人数上又占有绝对优势,几乎所有的人都很乐观,认为打败敌人毫无悬念。
就连京城的百姓,也因此轻松下来。粮价也应声下跌,几乎回复到了原来的水平。
只是有一点,从南方来的粮食,几乎已经断绝,粮商的手里,也没有多少余粮。如果时间久了,不能及时补充,京城就有断粮的危险。
不过人们都比较乐观,认为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赶走鞑靼人。
就连朝廷都从开始的惊慌中镇定下来,对于打败鞑靼人充满了乐观情绪。
水月寺馒头作坊。
水月寺和作坊里的人,基本上都撤走了,此时只剩下贾瑞、妙玉、张老财,外加陈奎、金环、银环几个人。
他们最后检查了一遍水月寺和作坊,此刻正往城里走,准备撤回城里。
“在这里呆了这么久,还真有些舍不得这里呢。”
张老财感慨道。
以前在流民营里,是这个作坊给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场所。
在这里,他们一家家人吃得饱,住的暖,还能赚一些银子,有了一些积蓄。
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在这里安心啊。
可恨的鞑靼人,竟然不让他们过这种平静安定的生活,真是可恶。
但是鞑靼人就要来了,也不得不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