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出宫(1 / 2)
第一百五十三章:出宫
人们都说崇祯皇帝是明朝的终结者,其实不然,在那个时候面对天灾人祸,中原大地颗粒无收,饿殍满地的情况,任何一个帝王都难以改变这一现状。
这时候也就是崇祯15年,大明王朝已经是落日的夕阳,已经无力回天了,除非有一个易世之才,这个人就是朱慈烺。
一想到这里,朱慈烺就觉得自己不能让满清占据着这大好河山,才导致我中华近百年的耻辱。
朱慈烺心里下定决心:我要改变大明王朝,我更要改变自己,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不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对不起自己这个未来大明太子殿下的称号。
“唔……”大明皇帝朱由检闻言不由地沉思起来。
虽然他逐渐意识到不可改变自己儿子的意见,眼前这个儿子其实妙想已不在他思考的范围内,他的脑袋里多半深藏着惊世骇俗的才识,因此屡屡让他这个皇帝陛下大为吃惊。
可问题是两国征战终归不是儿戏,不仅仅是关系着整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荣辱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这样的大事岂能托付于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孺子手中?万一他一意孤行将整个大明推向了灭亡呢?那他还有何面目去九泉见列祖列宗?
他大明王朝历年来在对外作战中频频失利,这当年的土木堡一战,大明王朝的军队已不复当年的威武,在军队士气军容风貌各个方面都弱于少数民族,当然啦,这里的少数民族大部分都是向满蒙,女真一族,
因此无论是监军还是指挥权,大明皇帝都是不可能完完全全交给眼前这个儿子的,毕竟在他这个皇帝陛下看来,他的儿子朱慈烺即便再怎么有才华,也不可能会比前线经验丰富的老将更懂得用兵更懂得打仗,他在这这个儿子仅仅是上了一次战场,根据他的眼线汇报他的儿子前期是被人打的像吃屎一样。
不过若是丝毫不给他的儿子权限,那么朱慈烺到了前线就根本没有发言权,那他去了也根本没有作用,还不如一个大头兵呢,或许前线的将军们会因为他宋王的身份给予尊重,但在心里绝不可能听从他的命令。
如此一来他的这个儿子的聪慧才智就丝毫没有用武之地,那他也不能完完全全发挥自己的能力。
大明皇帝这样想想,其实给予这个儿子三次无条件命令前方将领的权限,或许是最适合的方法来达到他的目的。
因为如果朱慈烺当真在兵法上也有建树的话,那三次机会就已经足够了,这三次机会已经足以让前线的将领们认识到这位宋王的本领,反过来说若是这个儿子在排兵布阵行军打仗方面一窍不通,那么大明军队可能会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不过也就是三次失利而已,大明也不是不能承受这样的失败,大不了就是丢三个城池。
毕竟迄今为止在大明皇宫内接收到的军报,大明在北部的战场可谓是屡战屡败,不光这城池丢了好几座,就连这人口也被掠夺了好几万,所以皇帝陛下觉得也不差这三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