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兵法辑录 > 《战争论》第六篇 |防御(5)

《战争论》第六篇 |防御(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我家丞相在修仙  妹子对我好点  红包来袭,忠犬萌夫重生妻  大唐速递  强势锁婚,顾少的隐婚娇妻  妥协的誓言  他与时光皆绝色  取证辑凶  美食狂人  暴君住手,再扒我马甲就没了! 

敌人所携带的渡河器材,就是架桥用的桥脚舟,在大江河上渡河时很少是够用的。因此,问题主要在于可否从江河主流。各支流和他自己岸上的各大城镇中找到器材,以及江河附近是否有被用来制造船只和木筏的木头等等。在这方面有时条件对敌人非常不利,以至于几乎不可能渡河。

最后,位于江河两岸或者敌岸的要塞,不但是防止敌人从要塞附近的各个地点渡河的盾牌,并且还是封锁各支流和迅速收集那里的渡河器材的手段。

我们就谈这一些关于水量充足的江河的直接防御。陡峭的深谷或者沼泽较多的河岸,虽然会增加渡河的困难和防御的效果,但它们毕竟不能代替水量充足的江河本身,因为只有它们还不能构成绝对断绝的地形,可绝对断绝的地形是直接防御的必要条件。

假如要问这种江河的直接防御在战局的战略计划中能够占有怎样的地位,那么人们只能说,这种防御决不可能导致决定性的胜利。这一方面是因为其目的仅仅是阻止敌人渡河,歼灭最先渡河的敌军,另一方面是由于江河妨碍防御者通过有力的袭击把已经取得的利益扩大为决定性的胜利。

不过这种江河防御时常可以赢得很多的时间,而这对防御者来说通常是很重要的。进攻者为了筹集渡河器材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如果进攻者几次试渡都没能成功,那么防御者就能够赢得更多的时间。如果敌人因为不能渡河而都改变了他的前进方向,那么防御者或许还会得到其他一些利益。最后,在进攻者不是认真地进攻的一切场合,江河就能使他停止运动,这时,江河就成了保卫国土的永远性的屏障。

因此,当江河大和条件有利时,江河的直接防御可以看成是主力对主力的一种非常好的防御手段,能够产生现在人们常常轻视的那种结果(之所以很少重视,是因为人们只注意到了那些因为力量不足而失败的江河防御)。如果在上述这些前提条件下(这在莱茵河和多瑙河这样一些江河上确实是很容易找到的),人们可以用六万人在二十四普里长的地段上对拥有明显优势兵力的敌人进行一次有效的防御,那么当然可以说,这是一个应当值得重视的结果。

我们在上面提到了关于拥有显着优势兵力的敌人的防御,现在我们就来谈论这个问题。根据我们上面已经提出的理论,只要企图渡河的兵力不小于进行江河防御的兵力,一切就都取决于渡河器材,而不取决于计划渡河的兵力。这种说法看起来似乎很让人奇怪,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当然,人们不应该忘记,大多数江河防御,更确切些说,一切江河防御,都只有相对的依托点,也就是说都可能遭到敌人的迂回,而敌人的兵力优势越大,就越是容易进行这种迂回。

这种江河的直接防御,即便被敌人突破了,也不同于一次失利的交战,它很少能导致彻底的失败,因为我们投入战斗的只是一部分兵力,只能通过一道桥梁慢慢渡河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遭到阻碍而不能立即过桥扩大胜利。如果人们看到这些,就更加不会过分轻视这种防御手段了。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情来说,问题都在于处理得是不是恰到好处。在进行江河防御时也是一样,各种情况判断得正确与否,结果就不太相同。一个看来无关紧要的情况很有可能使事情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在那里看来是非常合适而又有效的措施,在这里却可能变为有害的举动。正确地判断各种情况,不把江河只简单地看作是一条江河,这在江河防御中或许比在其他场合更难做到。因此,我们必须尤其提防错误地运用和理解江河防御这一措施的危险。可是,作了这样的分析以后,我们也不能不直率地指出,有些人的叫嚷是根本不值得重视的,他们根据模糊的感觉和不能确定的观念,把一切都寄托在进攻和运动上,把骠骑兵挥舞马刀向前奔腾看成是战争的全部景象。

指挥官即使能够长久地保持这种观念和感觉,也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提一下1759年齐利晓会战中显赫一时的独裁官韦德耳就够了)。而更为糟糕的是这种观念和感觉很少能够持久,当牵涉面很广的重大而不简单的情况纷纷向指挥官袭来时,这种观念和感觉就会在最后的一瞬间在指挥官身上消失得一干二净。

因而我们认为,当防御者只满足于阻断敌人渡河这一目的时,如果部队大和条件有利,进行江河的直接防御是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的,但是对较小的部队来说,就不是这样。假如说六万人在一定长度的河段上可以阻止十万乃至十万以上的敌军渡河,那么一万人在这样长的河段上或许不能阻挡一万人。甚至五千人渡河(只要这五千人不怕同这样优势的敌人在一个河岸上相遇)。这是非常清楚的,因为渡河器材一样多。

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很少谈到佯渡,因为佯渡在江河的直接防御中很少起很大的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这种防御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把军队集中在一点,而是在于各部队各自防守一个河段,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即使具备了上述渡河的前提条件,进行佯渡也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进攻者的渡河器材本来就不多,这也就是说,现有的器材还不足以保障渡河的需要,那么进攻者就不可能而且也不愿意把大部分器材用在佯渡上。不论如何,进攻者在真的渡河点上可以渡过的兵力会因进行佯渡而减少,这样,防御者就能够重新赢得本来因敌情不明而可能丧失掉的时间。

这种江河的直接防御一般说只能适用于欧洲主要江河的中下游。

第二种江河防御适用于中等江河甚至深谷中的小江河。这种防御要求在距离江河较远的地方占领阵地,阵地到江河的距离应该保障:当敌军同时在一些地点渡河时,防御者就能够迎击分散在各处的敌军;当敌人在某一点渡过河时,防御者能够把它限制在江河附近或者一座桥梁和一条道路上。进攻者只有背靠江河或深谷,并且在只有一条退路的情况下会战,这是一种最不利的态势。防御者在一切中等江河和深谷进行的防御的实质就在利用进攻者的这种不利的情况。

我们以为,把整个军队分为几支大部队紧靠江河配置,是进行直接防御时的最有利的配置,但是,这种配置必要的前提是敌人不可能突然大批渡河,否则,就有被分割和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如果防御者进行江河防御的条件并不很有利,或者敌人掌握有足够多的渡河器材,如果江河中有许多洲岛,甚至浅滩,或者江河不宽,如果防御者兵力不足等等,那么,防御者就不能进行江河的直接防御了。在这种情况下,防御的各个部队为了保证相互之间的联系,必须离开江河一段距离,而且只有一个可以采取的办法是,在敌人渡河时尽快地向这里集中兵力,趁着敌人还没有扩大占领地区和利用几个渡口的时候就向他攻击。在这种场合,应用前哨对江河或者河谷进行监视并稍加抵抗,而整个军队则划分为几支大部队配置在离江河一定距离(通常几小时的行程)的适当地方。

在这里,主要是通过江河和河谷构成的谷地。在这里起重要作用的不仅仅是水量,而且是河谷的整个情况。谷岸高陡的谷地常常比宽大的江河作用更大。大部队通过陡峭的深谷时实际上遇到的困难,要比事先想到的大得多。通过深谷需要费相当长的时间,当进攻者通过深谷时,防御者随时都可能占领周围的高地,这就会十分令人不安。进攻者的先头部队如果前进得太远,就会过早地同敌人遭遇,就会有被优势敌人击败的危险,如果停留在渡河点旁边,就要在非常不利的态势下作战。因此,只有在兵力上占很大优势和在指挥上有很大把握时,才能通过深谷到江河对岸去跟敌人较量,否则就是一种冒险的行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八章 |江河防御(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然,这种防御的防线并不能象大江河的直接防御那样长,这一方面是因为防御者需要集中全部兵力作战,另一方面是因为进攻者的渡河行动假使很困难,毕竟不会象大江河那样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攻者要进行迂回就比较容易。但是进攻者进行迂回时要离开原来的方向(我们假定河谷大体上垂直于这个方向),并且退却线受到限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不会立即消失的,而是逐渐消失的。所以,进攻者即使没有恰好处于危机状态时受到防御者的攻击,并且通过迂回取得了稍大的活动地方,仍然不如防御者有利。

我们在谈江河时不仅谈到它的水量,而且更重视河谷的深的程度,因此,我们必须事先说明,不应当把河谷理解为真正的山谷,否则,在这里就要运用有关山地所论述的一切了。可是,大家知道,在很多平原地方,就连极小的河流也有陡峭的深谷。此外,河岸上有沼泽和其他妨碍接近的障碍物的情况也都属于这个范围。

因此,在这些条件下,把防御的军队配置在中等江河或者深一些的河谷的后边是一种很有利的态势,这种江河防御应该算作最好的战略措施。

这种防御的不足,即防御者容易犯错误的地方,是军队的防线容易过长。防线过长时,防御者会十分自然地把军队分散在可能的渡河点上,因而忽略了必须封锁的真正的渡河点。然而,如果不能把整个军队集中在真正的渡河点作战,就无法收到该防御的效果。在这里,假使整个军队没有被消灭,一次失败的战斗,一次不得已的退却和各种各样的混乱及损失都会让整个军队接近于彻底不成功。

防御者在上述条件下不应该把防线延伸过长,并且必须在敌人渡河的当天傍晚以前把自己的兵力集中起来,这两点我们已作了充分的说明,因此不需要讨论那些受地形条件制约的时间。兵力和空间的配合等问题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会战必然有其特点,即防御者的行动必须非常激烈,因为进攻者的佯渡使防御者一时弄不清情况,常常只有到了最关键的时刻,防御者才能弄清真相。防御者在态势方面之所以有利,是因为当面的敌军外境不利。如果敌军的其他部队从其他渡河点包围防御者,那么防御者就无法像在防御会战中那样,在后边对这部分敌军进行有力的打击,因为这样做他会失去有利的态势。因而,他必须在这部分敌军还没有威胁到他的时候,先解决正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一定要尽可能迅速而有力地攻击当面的敌军,使它遭到失败,从而解决全部的问题。

但是,这种江河防御的目的决不是抵抗兵力相对过大的敌人(这在大江河的直接防御中必要时还是可以设想的)。在这种防御中,防御者常常在实际上需要对付绝大部分的敌军,即便情况对防御者有利,人们也很容易看出,兵力对比在这里是必须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大量军队在中等江河和深谷进行的防御就是这样的。在河谷旁边进行强有力的抵抗会造成阵地分散的不利情况,对大量军队来说,不能采取这种方法,因为大量军队所需要的是决定性的胜利。如果仅仅是比较顽强地守住次要的防线而进行短时间的抵抗,以等待援军,那么,当然就可以在河谷边缘。甚至可以在河岸进行直接防御。在这里虽然不能期望得到山区阵地那样的有利条件,可是抵抗的时间比在一般地形上总要长些。只有在河道蜿蜒曲折时(深谷中的河流往往是这样的),防御者进行这种防御才是十分危险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人们只要看一下德国境内的摩泽尔河的河道就能了解这一点了。在这里,防守河道突出部分的部队在退却时几乎不可避免地要被消灭掉。

大量军队在中等江河上采用的防御手段,也能够用在大江河上,并且这里的条件更为有利,这是不言而喻的。每当防御者要争取彻底的胜利时,总是要采用这个手段的(比如阿斯波恩战役)。

至于军队为了把江河或者深谷作为阻止敌人接近的战术障碍,也就是作为战术上加强的正面而紧靠江河或深谷配置,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对这个问题的仔细研究是战术范围的事情,不过我们要指出,从效果上来看,实际上这完全是自己欺骗自己的措施。如果陡谷很深,阵地正面自然会是绝对不可攻破的,可是从这种阵地侧旁通过并不比从任何其他阵地侧旁通过困难,所以防御者这样配置军队实际上就差不多是给进攻者自动让路,这显然不可能达到这样设置军队的目的。因而,只有当地形对进攻者的交通线十分不利,以至于他一离开自己的道路就会遭到极不利的后果时,防御者这样配置军队才有可能是有好处的。

采用第二种防御时,进攻者的佯渡会给防御者带来更大的危险,因为这时候进攻者更容易实施佯渡,而防御者的任务却是要把全部部队集中在真正的渡河点。可是,在该场合防御者在时间方面并不十分紧迫,因为在进攻者把全部兵力集中起来和占领几个渡河点之前,对防御者有利的条件是一直存在的。另外,进攻者在这种时候进行的佯渡的效果也并没有对单线式防御进行的佯攻那么大,因为在单线式防御中必须保持一切地点不被攻破,因而预备队的使用是不简单的,在单线式防御中需要判断出哪个地点可能首先被敌人攻占,而在这里却只要搞清楚敌人主力在哪里就行了。

关于在大江河和中等江河上所进行的上述两种防御,我们还必须总括地指出:如果这两种防御是在退却时仓促和混乱之中部署的,没有准备,没有清除渡河器材,没有确切了解地形,那么当然就达不到上面所谈到的所有结果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完全不能指望具备有利的条件,并且为了取得这些有利条件而把兵力分散在宽大的阵地上是极不明确的。

总之,就如在战争中凡是在意识不明确和意志不坚定的情况下所做的一切都不免归于失败那样,如果由于没有勇气同敌人进行会战而选择了江河防御,期望利用宽阔的江河和低深的河谷阻挡敌军,那么,江河防御是不会取得好结果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统帅和军队谈不上对自己的处境有真正的信心,他们通常忧虑重重,并且这种忧虑很快会变成事实。会战决不会像决斗那样以双方情况完全相同为前提。一个防御者,如果在防御中不擅长利用防御的特点,不善于利用迅速的行军。熟悉的地势和自如的运动取得利益,那么,他就是不可挽救的了。江河和河谷是根本不可能拯救这样的防御者的。

第三种防御是在敌岸占领坚固的阵地。这种防御之所以能够有效果,是因为敌人的交通线在该情况下被河流切断,从而有被限制在一座*这种阵地必须是异常坚固的,几乎是无法攻破的,不然就会符合敌人的希望,防御者就失去了有利的条件。如果阵地坚固到敌人不敢进攻的程度,那么在某一些情况下,敌人甚至会被束缚在防御者所在的河岸上。如果他要渡河,他就会失去自己的交通线。当然,他也可以威胁防御者的交通线。这时候,像在双方相互从对方阵地侧旁通过的所有场合一样,一切都取决于:谁的交通线在位置。数量和其他方面保障得更好些;谁在这种场合作其他考虑时失败的可能更大,也就是谁作其他考虑时可能轻易被对方战胜;最后一点,谁在自己的部队中保持有更多的致胜力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有所依靠。在这种场合,江河的作用无非是让交通线带来的危险有所增加;因为双方的交通线都被限制在桥梁上。通常,防御者的渡河点和各种仓库在要塞的隐藏下会比进攻者的更安全些。如果这一点能够肯定,那么这种防御当然是可以采取的。甚至当其他条件不适于实行江河的直接防御时,也可以用这种防御来代替直接防御。这样,虽然江河并没有受到军队的防守,军队也没有受到江河的掩护,可是军队和江河这样地结合在一起却守卫了国土,而这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

可是,必须承认,这种不进行决战的防御,就像正负荷简单地接触时产生的电压一样,只适用于阻止较小的力量的冲击。如果对方统帅是一个犹豫不决。小心谨慎。任何东西都不会促使他猛烈前进的人,那么,假使他拥有极大的兵力优势,防御者还是可以采用这种防御的。一样的,当双方形成平稳的均势,彼此力争的仅仅是微小的利益时,防御者也可以采取这种防御。可是,如果要对付的是在冒险家指挥下的优势兵力,采取这种防御就会有导向消亡的危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八章 |江河防御(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外,这种防御方法看起来是既大胆而又合乎科学的,以致可以称得上高雅的防御方法。可是,高雅的一般容易流于华而不实,而在战争里却不像社交中那样可以容许华而不实的作风存在。因而,采用这种高雅的方法的实例是不多见的。不过,这第三种防御可以用作前两种防御的特别的辅助手段,也就是通过这种手段控制桥梁和桥头堡以便军队随时用渡河要挟敌人。

这三种江河防御中的任何一种防御,不仅可以是主力可以进行的绝对抵抗,而且还可以作为假抵抗。

防御者固然可以采取很多其他措施,建筑同行军中的野营地有不同的阵地,使这种不想真正进行的抵抗产生假象,可是,只有这一系列措施相当复杂,其效果在敌人看来比其他场合更多和更持久时,在大江河进行的假防御才会起到真正的欺骗作用。对进攻者来说,敌前渡河总是一个重大的步骤,因而,采取这样的行动时往往要考虑很久,有时要推迟到更加有利的时刻才能进行。

因而,进行这种假防御时,主力有必要大体上像真防御那样分布和配置在河边。但是,只有假防御这种意图本身就说明当时的情况是不利于真防御的,因而,各部队哪怕是进行微弱的抵抗,也会因为防线较长和部队分散而有遭到重大损失的危险。从实际意义来说,这是一种不彻底的措施。可见,在进行假防御时,所有行动的目的必须是使军队能在遥远后方(往往几日行程)的某一地点确实集中,因此假防御时进行的抵抗只得以不阻挡这一集中为限度。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我们的看法,并指出这种假防御可能有的重要性,我们想提一下1813年战局末期的情况。那时,拿破仑率领大约四万到五万人退过了莱茵河。联军按照自己前进的方向原本可以在曼海姆到奈梅根这个区域内轻而易举地渡河。拿破仑要以上述兵力防守这段河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他只能考虑在法国的马斯河沿岸及其附近进行第一次真正的抵抗,因为他在那里可以得到一定的增援。可是,假如他立刻退到马斯河,联军就会紧紧地追到那里,如果他让部队渡过莱茵河去宿营休息,那么不久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因为联军即使小心谨慎到极为胆小的程度,也会派一些哥萨克和其他轻装部队渡河,而当他们看到渡河很顺利的时候,一定还会让其他部队接着渡河。因而,法军有必要在莱茵河进行认真的防御。联军一旦真正渡河,这个防御不会产生任何效果,这是可以预料到的。所以,这是一次纯粹的假防御。但在这种场合,法军根本不冒任何危险,因为他们的集中地点是在摩泽尔河上游。我们知道,只是麦克唐纳犯了错误,他率领两万人停在奈梅根的附近,一直等到温岑格罗迭军在一月中旬(该军到达比较迟)把他逐走时他才后退,这就妨碍了他在布里昂会战以前同拿破仑会师。可见,莱茵河的假防御使联军的前进运动停止了下来,而且不得不下决心把渡河时间推迟到援军到来以后,也就是说推迟了有六个星期之久。对于拿破仑来说这六个星期是非常宝贵的。如果没有莱茵河上的这次假防御,联军就会趁来比锡的胜利直驱巴黎,而法军要在首都这边进行一次会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采取第二种江河防御,就是利用中等江河进行防御时,也是可以进行这种欺骗的,只是效果一般说来要差得多。因为尝试性的渡河在该场合是比较容易成功的,所以这种戏法极容易被戳破。

采取第三种江河防御时,佯动的效果恐怕还要差一些,它不会超过所有临时占领的阵地的效果。

最后,前两种防御很适于在为了某种次要目的而配置的前哨线或其他防线(单线式防御)上采用,它们对仅仅为了进行监视而配置的次要部队也是很适用的,在有江河的情况下进行这两种防御,比在没有江河的场合有更加大的力量并且有更大的把握。因为在所有这些场合都是进行相对的抵抗,而这种难以通行的地形自然会让相对抵抗得到显着的增强。在这里人们不仅应该看到战斗中反抗能赢得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应该看到敌人在每一次行动之前都会产生很多顾虑,如果没有紧迫的原因,这些顾虑往往会让他百分之九十九的行动中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九章 |江河防御(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现在还要谈一谈没有设防的江河对国土防御所起的作用。

任何一条江河,同其主流的河谷和支流的河谷,可以构成一个很大的地形障碍,因而一般地有利于防御。我们可以从一些主要的方面来进一步说明它特有的影响。

首先,我们必须分清江河和国境,即同总的战略正面是平行的,还是斜交或直交的。如果是并行的,我们还必须分清楚江河是在防御者的背后,还是在进攻者的背后,并弄清在这两种情况下军队和江河之间的距离。

如果在防御的军队后面不远的地方(但是不少于普通的一日行程)有一条大河,这条河上有足够数量的安全的渡河点,那么防御者所处的地位无疑要比在没有江河时有利得多。这是因为,虽然防御者由于渡河点的限制而在行动上失去一些自由,可是在战略后方的安全方面(主要是交通线的安全)仍能够获得很大利益。不言而喻,我们这里所考虑的是在本国内进行的防御,因为在敌国,即使敌军在前边,防御者仍然要经常或多或少地担心它出现在自己背后的江河的另一岸,这时,由于渡河点有限,江河对防御者的处境的影响更多的是有害而不是有利的。江河在军队后面越远,对军队的益处就越少,到了一定的距离,它的影响就完全消失了。

如果进攻的军队不能不渡江河前进,那么江河对它的运动只能起不利的影响,因为它的交通线被限制在江河的几个渡河点上了。1760年亨利亲王在位于布勒斯劳附近的奥德河右岸迎击俄军时,显然是以他背后一日行程远的奥德河为依靠的。与这相反,切尔尼晓夫指挥下的俄军后来渡过奥德河以后,却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即有陷入丧失整个退路的危险性,因为他只控制了一座桥梁。

如果江河同战区的正面或多或少地成直交,那么江河又会给防御者带来好处。因为,第一。由于有江河作依托和可以利用支流的河谷来加强正面,常常能够占领很多有利的阵地(比如七年战争中易北河对普鲁士军队所起的作用)。第二。进攻者要么完全放弃两岸中的某一岸,要么把兵力分开,而这样分散兵力,对防御者是有利的,因为防御者占有比进攻者更多的和更为安全的渡河点。人们只要全面地考察一下七年战争的情况就会看到,虽然在整个七年战争中没有在奥德河和易北河实行过一次真正的防御,而且这两条河同敌人的正面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斜交的或直交的,极少是平行的,可是这两条河对腓特烈大帝防守他的战区,即萨克森。西里西亚和马克,却是十分有利的,从而大大阻碍了奥军和俄军占领这些地区。

一般来说,江河只有或多或少同战场正面成直交并且可以当作运输线时,它才对进攻者有利。因为进攻者的交通线比较长,在输送各种必需品方面困难较大,所以水运一定主要是给他带来重大的方便条件和益处。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防御者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即可以在国境这边用要塞封住江河,可是,国境那边的一段江河给进攻者带来的益处却不会因而消失。但是,有些在军事上从其他角度来看宽度不算小的江河,却并不能通航;有些江河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的,有些江河逆流航行时特别缓慢,往往非常困难;有些大江河曲折很多,往往使路程增加一倍以上;而且现在两国之间的主要交通路主要是公路;最后,大部分必需品现在常常都是在附近就地筹集,而不象经商那样从远处运来。假如人们考虑到这一切,就会清楚地看出,水运对军队给养所起的作用根本不像书本上常常所描绘的那么大。因此,它对事件进程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并不是一定能起作用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吕布重生:开局再杀丁原 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 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汉阙三国梦 皇孙白手起家 大明状师 鼎锅底人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弘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