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46(1 / 2)
卷九
【经文】
孙子曰:“《诗》云‘允文允武’,《书》称‘乃武乃文’。”孔子曰:
“君子有文事,必有武备。”《传》曰:“天生五才,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黄帝与蚩尤战,颛顼与共工争,尧伐驩兜,舜伐有苗,启伐有扈,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汉高有京索之战,光武兴昆阳之师,魏动官渡之军,晋举平吴之役,故《吕氏春秋》曰:“圣王有仁义之兵,而无偃兵。”《淮南子》曰:“以废不义而授有德者也。”是知取威定霸,何莫由斯。自古兵书殆将千计,若不知合变,虽多亦奚以为?故曰:少则得,多则惑,所以举体要而作兵权云。
【译文】
孙子说:“《诗》说‘允文允武’,《书》说‘乃武乃文’。”孔子说:
“君子有文德之事,必定有军备之事。”《左传》说:“天生金、木、水、火、土五材,老百姓一并使用,缺一不可。谁又能离开打仗用兵呢?”当年黄帝曾与蚩尤大战,颛顼曾与共工争夺天下,尧曾讨伐驩兜,舜曾讨伐有苗,启讨伐过有扈,汤讨伐过有夏,文王讨伐过崇,武王讨伐过纣,汉高祖指挥过京索之战,光武帝曾出动昆阳的军队,魏动用了官渡之战的军队,晋曾发动平定东吴的战役。所以《吕氏春秋》说:“圣德之王为仁义而发动的战争,是不会止息的。”《淮南子》说:“应当废掉不义之人,将权力授给有德者。”
由此可知,要想获取威势,确定霸主地位,就必须用武力来实现。自古以来,兵书有千种之多,但如果不懂得如何交合变化,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说,看兵书要得其精要,繁杂反倒会使人迷惑。这正是我之所以要举其大体与纲要而写这一章的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军
救乱诛暴,平定天下,是用兵的目的。然而兵有各种,如“义兵”、“应兵”、“忿兵”、“贪兵”、“骄兵”,要懂得根据其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用兵必然要择将,将既已择,那就要赋予威权,放手使用,决不能轻易干涉。这是“出师”的第一步,也是胜利的基础。
【经文】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兵战之场,立尸之所,帝王不得已而用之矣。[凡天有白云如匹布经丑未者,天下多兵,赤者尤甚。或有云如匹布竟天,或有云如胡人行列阵,皆天下多兵。或于子日四望无云,独见赤云如旌旗,天下兵起。若遍四方者,天下尽兵。或四望无云,独见黑云极天,亦天下兵起,三日内有雨,灾解。或有赤云赫然者,所见之地,兵大起。凡有白云如仙人衣千万连结,部队相逐,罢而复兴,当有千里兵。或有如人持刀盾,此暴兵气也。或有白气广六丈,东西竟天者,亦兵起也。青者,有大丧也。]故曰: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胜。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宝货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之大,矜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夫禁暴救乱,曰义兵,可以礼服;恃众以伐,曰强兵,可以谦服;因怒兴师,曰刚兵,可以辞服;弃礼贪利,曰暴兵,可以诈服;国危人疲,举事动兵,曰逆兵,可以权服。]
是知圣人之用兵也,非好乐之,将以诛暴讨乱。夫以义而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萤火。临不测之渊而欲堕之,其克之必也。所以必优游恬泊者,何重伤人物。故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不以德来,然后命将出师矣。
夫将者,国之辅也,人之司命也。故曰:将不知兵,以其主与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与敌也。将既知兵,主既择将,天子居正殿而召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烦将军应之。”乃使太史卜斋择日,授以斧钺。君入太庙,西面而立,将军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其首,授其柄,曰:“从是以上至天者,将军制之。”乃复操柄,授与刃,曰:“从是以下至渊者,将军制之。”将既受命,拜而报曰:“臣闻国不可从外理,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还诸。”乃辞而行,凿凶门而出。故司马法曰:“进退唯时,无曰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