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鲍勃迪伦(2 / 2)
琼哈里斯则表示她太疲倦了,打算洗完澡就回家休息。
只有苏西愿意陪同乔尼去“戈尔德”俱乐部,自从离开那地方后,她就已经成为俱乐部员工口中的话题人物。
不是每个应侍生都能成为苹果公司总裁助理秘书。
在其他人眼中,她已经算是影响力很大的人,至少能跟“传奇经纪人”、自家俱乐部大老板乔尼谈笑风生,足以一言决定他们员工的前途和未来。
纽约格林威治,民谣歌城俱乐部外面。
夜幕笼罩下的街道上人们匆忙地穿梭着,有些人头顶着雨伞匆忙赶路,有些则抱着吉他或唱片包匆匆走向俱乐部的门口。
一位身着暗紫色呢子大衣的络腮胡男子站在门口抽烟,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时不时地抬头朝着俱乐部扫视一眼。
当乔尼跟苏西出现在视线时,络腮胡男子大喜过望的迎上去:
“乔亚斯先生!”
“戴夫?你怎么在门口不进去?”乔尼讶然地询问道。
“我、我在等人。”戴夫范朗克有些踌躇地回答道。
自从去年他发行了首张专辑后,市场部门反馈的唱片销量数据一般般,对于新人而言不好也不坏。
但是对于“传奇经纪人”看中的歌手来说,这种水平就足以判其音乐生涯死刑了。
戴夫自己也觉得十分失望,他本来对这张专辑有着很高期望。
根本没有料到会遭遇到失败。
那段时间戴夫范朗克差点就抑郁得要退圈了,甚至连妻子特莉的安慰言语都听不进去。
不过乔尼却认真听了那张专辑,最终决定出手“拯救”一下这位心高气傲的民谣歌手,否则这样任由其沉沦下去,恐怕会彻底废掉。
于是他就从记忆中仔细搜索了一番,最后找到一首名为《sutters mill》(萨特的磨坊)的民谣歌曲送给戴夫唱。
这首歌是丹·弗格伯特顿(Dan Fogelberg)在1985年创作的一首乡村名谣,歌曲以叙事的手法讲述磨坊人一生寻宝的曲折命运。
戴夫拿到后非常的喜欢。
然后在乔尼的指导下,将这首歌曲完美的演绎了出来。
在他那略显苍凉的嗓音与稍快的鼓点声中,给人的感觉正如人生步履匆匆,过段引插的口琴,又似隐隐吹奏着人生的无奈。
苹果唱片公司的市场人员评析认为,这首歌的单曲唱片有冲击公告牌榜首的潜力。
不过若是想要利益最大化,最好是作为新专辑主打歌曲。
于是戴夫范朗克耗费一个多月的时间,迅速录制了第二张专辑,这次这张专辑果然大受欢迎,其中这首《sutters mill》(萨特的磨坊)更是备受瞩目。
因为这种以叙述故事手法作为民谣歌曲的非常多,但是能够让歌词歌曲和意境都做得如此完美的,确实是举世仅有这一曲。
民谣市场对此反应异常激烈,几乎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该专辑唱片不仅强顶着披头士的压力不断提升名次,且在发行几个月后就杀穿公告牌,在今年初一举夺得榜首第一名的宝座。
音乐评论家们更是欣喜若狂!
在他们看来戴夫范朗克的这首歌复古溯源,简直就是直接到民谣歌曲的源头,重新编写出来的新民谣歌曲。
各大主流媒体也都争相报道这首歌的盛况。
并且全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它的作者正是披头士经纪人乔尼自己。
《阿美莉卡音乐》杂志报道说:“戴夫范朗克在《Sutters Mill》中表现出深入理解生命和加州历史的能力,这是一首感人且富有诗意的致敬作品,向建设金色之州的人们致敬。”
《纽约时代》报道说:“《Sutters Mill》无疑是戴夫范朗克最感人的歌曲之一。它将加利福尼亚历史上的某个时刻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叙事元素与精致的曼陀林弦线和戴夫标志性的口琴独奏交织在一起。”
《华盛顿邮报》略带批评道:“通过描述加州淘金热的悲剧,以及在脆弱的曼陀林旋律中演奏的哀悼乐章,《Sutters Mill》不太像戴夫范朗克的作品,因为中没有其他歌曲那样牵动人心。”
苹果公司自家的杂志《默西之声》说道:“《Sutters Mill》那美丽的旋律中充满了乔尼乔亚斯的风格,回响了《Yesterday》和《Blowing in the wind》等歌曲。
“这是一首关于梦想被破坏和人们因为不幸而被打败的歌曲,通过一座磨坊从兴盛到其的倒闭来进行隐喻表达歌词含义。”
从各大媒体评论就可以看到,戴夫范朗克彻底成名了。
他凭借着这一首歌曲就足以跟琼贝兹等人相提并论,若是还能继续这样的势头下去,必定能够在音乐名人堂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现在戴夫范朗克再次遇到乔尼,他马上就想起自己有今天,全靠人家写的这首歌曲,顿时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之情。
“乔亚斯先生,我想说的是……”戴夫范朗克本就是心高气傲之人,从未对其他人说过如此让人肉麻的话,所以一时之间竟然开不了口。
“好了好了!”乔尼知道戴夫不是那种懂得拍马屁的人,干脆就打断道:“我们先进去了,待会伱有空的话过来喝杯酒。”
“嗯嗯!我一定会过去。”戴夫范朗克连连点头。
乔尼和苏西进入俱乐部内部,沉静的音乐从舞台上传来,舞台上一个精神抖擞、微笑着弹唱着的女歌手正在迎接着台下观众的喝彩声。
一个身穿牛仔裤、戴着墨镜和帽子的年轻男子坐在靠舞台的位置,手中拿着一杯酒,专注地听着歌手唱着岁月流转的歌曲。一个头戴略显陈旧的贝雷帽、脸上留着浓密胡须的大叔坐在他身边,盯着舞台上的歌手,时不时地跟着歌曲的节奏点头。
“这姑娘唱得真好啊,你看那掌声,很不少吧?”
苏西侧过头对乔尼说道。
“是啊,就算我们以后都老了,但还是会被这种音乐所吸引。”乔尼一边跟着应侍生走向预定的VIP包厢,一边向周围的熟人打招呼。
“这就是民谣啊,它的魅力绝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减。“苏西始终盯着舞台上的歌手,心情愉悦地呢喃着。
等到两人坐下来没多久,刚喝了几口啤酒时,就看到戴夫范朗克带着一个穿着邋里邋遢,不太合体的年轻歌手进来。
只见戴夫向舞台经理说了几句话,然后就撇下那个年轻歌手,径直走向乔尼这边的包厢。
“乔亚斯先生!”
戴夫现在冷静了不少,显然是仔细想过要说什么:“我今天想向您推荐一名歌手,他的实力非同小可,说不定不在我之下。”
“哦?就是那位年轻歌手吗?”乔尼向舞台方向示意道:“看起来很年轻的样子,应该还没有成年吧?”
“呵呵!”戴夫讪笑了一声道:“这个我不太清楚,不过他说自己虽然是孩子脸,但实际上早就成年了,而且还独自在阿美莉卡西部流浪了很多年呢!”
苏西顺着两人看的方向,发现了一个有着婴儿肥的年轻人,只见对方戴着一顶黑色的灯芯绒帽子,帽子边缘的按扣儿是解开的,以盖住他一头卡其色的卷发。
他的上身穿土褐色衬衫,下身则是斜纹棉布裤和厚底靴,整体看起来土里土气的,就跟经常扒铁路四处流浪的无业游民差不多。
“他叫什么名字?”苏西好奇地询问。
“鲍、鲍勃迪伦,好像是这个名字。”戴夫范朗克挠了挠头,他忽然想起来了,自己似乎从未看过对方的任何有效证件。
乔尼闻言微微一愣,然后看向身旁的苏西,不知待会两人见面时会发生什么,要知道鲍勃迪伦对她这位意大利美女可是一见钟情呢!
就在这个时候,鲍勃迪伦出现在了舞台上。
他一弹吉他,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接着鲍勃迪伦演唱了一首旋律悠扬、富有故事情节的民谣歌曲,他用沙哑的嗓音将歌曲唱得非常的有特色,口风琴也吹得很不错,却没有引起现场观众太大的反响。
毕竟“戈尔德”民谣城的客人们见多识广,经常有排行榜上有名的歌手到这里上台表演,其中就包括了琼贝兹等人。
更关键的是,此时的鲍勃迪伦尚未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唱的也还是二三十年代的民谣歌曲。
所以稍微受到冷遇倒也正常。
一曲完毕,乔尼已经做出决定,他对身边的戴夫说:“让他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