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英伦狂潮 > 第271章 雌雄大盗

第271章 雌雄大盗(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神话创造世界  从都市开始当机师  一吻成瘾:时少,轻轻吻  某综漫的武器商人  哥们,爱我就要冒泡  总裁囚婚:亿万小妖妻  每天一颗棉花糖  十里红妆娶你可好  我在春秋当权臣  法爷永远是你大爷 

第271章 雌雄大盗

事实上,早在50年代末期。

阿美莉卡电影票房在电视业的冲击下不断下滑,并且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大低谷。

在1960年代早期,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广播公司(ABC)等电视网络在电视市场上迅速崛起。

从而导致电影业跟电视业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

面对这种竞争的影响,使得好莱坞电影公司不得不采取新的策略来保持观众数量和票房收入。各大电影公司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变化,只能不断的想方设法制作更大制作成本的电影,并注意提高影片对屏幕的视觉效果。

于是好莱坞电影公司开始制作宽屏电影,并采用沉浸式技术让观众从大荧幕上感受到短促而强烈的视觉效果。

此外,还有合并与收购其他娱乐公司,制作涉及真实和重大事件的电影,以及集中制作血腥的恐怖电影等等。

总而言之,好莱坞电影公司在 1960年代早期采取了多种策略,以应对从电视业冲击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这也就意味着好莱坞公司砍掉了许多低成本电影,更加倾向于投资大制作电影,而福克斯影业的《埃及艳后》等一系列大电影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

从而导致好莱坞的编剧供大于求。

所以“白日梦想家”才会收到如此多电影剧本,却基本都是偏向与小成本制作项目,没有一个符合乔尼的要求。

即便从中找到几本大制作电影剧本,却都是些没有类似经验的人来写。

根本就是一个个显而易见的大坑。

毕竟能够写大制作电影剧本的编剧,都是有着各自的背景和靠山,不需要到外面寻找机会。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乔尼从衣服内兜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打开后在里面找到跟电影有关的那几页,只见上面写满了一部部电影的名字。

这就是他写下的“关键词”,可以用来迅速找到想要的东西。

即便拥有远超常人的记忆能力,若是漫无目的在记忆迷雾中去搜寻,恐怕也得要耗费不少时间。

看着满页纸的电影名字,他面前浮现出一个个记忆场景。

首先排除掉的是那些需要电脑特效的影片,这种类型电影就算是砸再多钱也拍不出来,然后是功夫动作片、爱情文艺片等等。

拍摄功夫动作片需要有专业人员才行,目前还不是时候,乔尼认为还得要在等几年才有机会。

至于爱情文艺片基本上票房不高,属于用来冲奖刷荣誉的电影。

最后他视线落在一个电影名字上:“雌雄大盗?”

通过这个关键词,乔尼脑海中的记忆迷雾不断翻滚涌动,迅速联想到跟其有关的信息内容。

1967年,杰克把四兄弟一手建立的华纳卖给加拿大七艺公司,更名为“华纳七艺”。同年,由华纳七艺投资250万美金拍摄的电影《雌雄大盗》票房大卖5000万美金。

这部离经叛道的电影也成为新旧好莱坞时代的分水岭,让电影界涌现出一大批个性十足的新锐导演,斯皮尔伯格、伍迪艾伦、弗朗西斯科波拉等人的出现,给死气沉沉的好莱坞带来无限活力。

所谓《雌雄大盗》电影,其实是由真人故事改编。

它讲述了一对年轻的情侣,在阿美莉卡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时候,人人朝不保夕、强盗横生,这对情侣就是其中一对,且因为抢劫银行而出名。

本来两人只是普通的劫匪,但是刚好赶上了阿美莉卡的媒体政策环境比较特殊。

当时联邦调查局搞了个“公众之敌“的宣传策略,把全美知名的犯罪人员给大肆报道,没想到邦尼和克莱德本是一对情侣劫匪,却在媒体的报道下,成为了公众偶像,大众人民对他们充满了喜爱,从而使得他们的形象风靡了全美。

在邦妮和克莱德被警方击毙后,公众和媒体对其反应复杂而热烈。

一方面,有些人视二人为英雄和民间抵抗者,认为他们反抗政府和财富阶层、为自己谋求正义。这些人将邦妮和克莱德描绘成勇敢、浪漫和受压迫者的象征,并为他们带来了一些浪漫化的影响力和流行文化中的神话化形象。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们只是一对危险、残忍和冷血的罪犯,实施了可怕的暴力犯罪。许多媒体报道着重于他们所犯下的罪行,警惕公众不要过多关注他们的浪漫色彩。

总的来说,邦妮和克莱德在公众和媒体中产生了相当大的轰动效应,同时也引发了对暴力罪犯、不良行为和传媒责任的广泛探讨。

“华纳七艺”就是以这对情侣劫匪为原型制作了《雌雄大盗》,而且电影一经推出,就获得很多好评,被影评人称为“新好莱坞“的标志。

在此前传统的好莱坞电影,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而雌雄大盗则对邦尼和克莱德充满了人文关怀,以劫匪的视觉和内容来讲述,使得这对雌雄大盗区别于传统好莱坞的脸谱化劫匪形象,他们有血有肉,亦正亦邪。

更关键的是,该片上映后也是获得了不错的票房的反馈,可谓表现不俗。

“貌似挺不错的样子!”

乔尼凝神思考了片刻,决定先找人把剧本写出来再说。

现在他可不会像对待《音乐之声》那样亲力亲为,顶多提供点建议和想法,然后让新人编剧去把它给实现出来。

这样做固然无法事事掌控,同时也要把荣誉和金钱分润出去。

但是乔尼连导演《音乐之声》的莫大荣誉都没有揽到怀里,就不用说这部电影了,至于花费在写剧本的那点钱,更不是问题。

于是他打电话给谢泼德,让对方把事情安排下去。

“雌雄大盗,邦妮和克莱德?”谢泼德听完剧本梗概后,马上就想起这对鼎鼎大名的鸳鸯劫匪。

事实上,早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邦妮和克莱德的故事就被改编成了电影。

比如1949年电影《邦妮和克莱德》(“The Story of Bonnie and Clyde“),由Dorothy Provine和William Campbell出演。

还有1958年Andy Warhol制作了一个电影叫做《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

这些电影大大提高了邦妮和克莱德的知名度,同时也为其传奇色彩铺平了道路。

“听起来很不错的样子,但是……”谢泼德的意思是,几年前就有人拍过同类题材的电影了,现在“白日梦想家”如果也要拍摄的话,那么他们就得要拍出别人没有的新意才行。

乔尼让他不用担心,可以先让人把剧本写出来,“反正也费不了几个钱,还可以充实我们公司的剧本库。”

“那倒也是!”谢泼德再无异议了。

经过一番思索,他向乔尼推荐了几个跟DFC有联系的编剧,其中有新人也有入行多年的老手。

乔尼拿到编剧名单后,随便扫了一眼就从中发现了“熟人”:“罗伯特·波尔松(Robert Bolt)?他不是英伦那边的电影编剧吗?为何会跑来咱们公司挂单?”

电话那头的谢泼德稍微一愣,过了好一会儿才找到相关资料:“是的,罗伯特·波尔松出生于曼彻斯特,并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和政治学。他初开始是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C)的文学编辑,1958年开始涉足电影业……但是听说英伦政府怀疑他通共,所以在那边受到了排挤和迫害,无奈之下只能远渡重洋来阿美莉卡好莱坞混饭吃。”

怀疑通共?

对于此时的好莱坞来说,绝大部分人都是左翼份子,不是通共就是红色政权同情者,所以罗伯特·波尔松是否真的通共根本就不算什么问题。

只不过人家初来乍到,估计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和靠山。

若是再等一两年,让他混出头的话,那么“白日梦想家电影公司”(DCF)再想找他来写剧本的话,可能就非常困难了。

根据后世记忆得知,此人是在场记员和演员的家庭中长大。

曾经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并在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然而,他很快就转而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了一名着名的剧作家和编剧。

罗伯特·波尔松最着名的作品之一是话剧《汤姆·乔恩斯》(A Man for All Seasons),该剧讲述了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与托马斯·莫尔之间的冲突,这部作品于1960年首演,并于1966年被改编为电影。

随后不久,他与导演大卫·里恩(David Lean)合作,在1962年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

该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荣膺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剧本奖,标志着波尔松在好莱坞电影圈的明显崛起。

他也因此确立了往后几十年中为好莱坞提供具有人文价值、在形式上具备质感的故事情节的传统。此后他还编写了象征化的电影《日内瓦医生》(“Doctor Zhivago“)和《夏日之谜》,并分别赢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原着剧本奖。

在1960年代,波尔松深受英国知识分子和文化大众的尊崇。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态度以及社会矛盾。在话剧方面,波尔松还创作了许多成功的作品,包括因艺术性和意义而广受好评的《万岁!万岁女王!》(“Vivat! Vivat Regina!“)及《圣奥斯汀人》(“A Man for All Seasons“)。

“那就是他了!”乔尼当机立断道,绝对不能错过这样的牛人编剧,想必让他来执笔写《雌雄大盗》剧本再好不过了。

“我马上通知他跟您联系。”谢泼德回应道。

处理完电影方面的问题,乔尼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唱片公司。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南明:重生朱由崧 纨绔大魏皇太子 穿越红楼:绝色金钗哪里逃 大虞昏君 天路迢迢 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 开局绑了公主,皇帝让我当驸马 白马啸三国,我父公孙瓒 家父嬴政,我吃软饭造反怎么了? 回到明末闯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