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王安的野望(2 / 2)
等到第二代计算器上市,公司开始研发第三代计算器时,这才让他下定决心要闯一闯半导体研发领域和电脑研发生产。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只因王安博士发现,目前的半导体技术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公司需求。
这就迫使王安公司要么放缓脚步,等待其他半导体公司的产品有了新突破后再继续研发更先进的计算器,要么就自行研发半导体芯片,以此满足自家产品要求。
然而这就会涉及到IBM公司的市场领域。
虽然蓝色巨人的半导体生产水平不是顶尖,远远比不上其他半导体公司的产品,但是它却跟仙童半导体形成了牢不可摧的联盟关系。
其他半导体公司想要打破这种关系非常的困难。
况且IBM公司的背后还有军方支持,它的产品大多都是专为政府部门研发、生产和制造。
除非能够在半导体研发上取得绝对的领先优势,并且一直坚持几年、十几年的技术压制,否则就别想要让蓝色巨人低头认输。
换而言之,往半导体发展投入太高,风险太大。
…….
“我想让公司往半导体方向研发!你对此有何意见?”
王安博士没有向手下透露半点想法,却首先打电话给乔尼,想要从中获得一些有用的建议。
“什么?你想研发半导体产品?芯片吗?”
听到这句话时,乔尼马上反应过来:历史再次发生改变了!
若是按照原本的时间线,王安博士会在计算器上捞足了第一桶金,然后上市一举成为上亿市值的高新科技公司,接着在数字化办公设备上加大研发,最终慢慢过度到电脑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王安博士曾经想要从硬件转向软件。
也就是像微软公司那样搞个人电脑系统研发,但是一来王安博士年老力衰,而来他选择的接班人王烈不堪大用,结果错失良机让比尔盖茨拔得头筹。
不过王安公司的转型差点就成功了。
比尔盖茨也不止一次对外人说,若是王安博士没有因病退休,让自家的傻儿子上来搞砸一切,那么或许就没有后来微软的事情了。
要知道,微软公司从诞生开始,就获得蓝色巨人IBM鼎力支持的!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安公司赢面仍旧非常之大。
这其中也许有着错综复杂的问题,但是不难看出王安博士并非一条路走到黑的人,反而懂得审时度势,为公司选择新的发展方向。
王安在七十多岁时还有如此大的魄力。
如今他不过四十多岁而已,其想法和决心更是无人能敌。
毕竟王安公司的员工在私底下称他为“谦逊的自大狂”,并且认为他聪明,安静,甚至害羞,要说话也是字斟句酌,绝不多话,对自己要做的事却是绝对自信沉稳。
能够让这样的人打电话来咨询意见,足以看得出乔尼在王安心中的分量。
至于有多大的成功概率,乔尼实在不清楚。
不过他却知道,现在的仙童半导体在1957年前才成立,当时公司也就只得到了一笔五十万美金的投资。
经过短短几年发展,这家公司就已经价值上千万!
因而现在阿美莉卡的半导体市场风起云涌!
每天新开的和倒闭的半导体公司多如牛毛,目前还有机会争夺半导体芯片控制权,若是等到七年后英特尔公司成立,那就希望更加渺茫了。
经过一番思索后,乔尼终于给出意见说:“首先,需要另外成立一家新公司。其次,找专业的人来负责研发工作。最后,还得要重新制定股权架构……
“如果以上个要求,只有一个没有做到,我仍然会同意你的决定,但是成功概率太小,且失败成本太高。”
王安博士听了一言不发,没有说什么就把电话挂掉了。
等到一个星期后,他才重新打电话过来:“可以!”
乔尼暗自点了点头,心想真不愧是个聪明人。
他让王安成立一家新公司,主要是为了不让半导体研发影响到当下的大好形势,若是在计算器大卖特卖的情况下,强行让公司转向半导体研发的话,势必会在公司内部引起反弹。
若是办成了自然是做什么都对。
可万一转型失败,必定会让王安公司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沼,甚至有可能会让公司一蹶不振,乃至破产倒闭都说不定。
重新成立一家新公司的话,那就没有那么多后顾之忧了。
王安博士原本也没有想到这方面上去。
他做任何事情都喜欢倾尽全力,所以听到乔尼的这一条意见后,没有马上给出答复,而是经过多日思考才决定下来。
确定要另外开一家新的半导体公司,后面两个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王安博士一向都支持“专业人做专业事情”,虽然他自己对半导体了解不少,让他来负责研发方向还可以,但是要做具体的研发工作那就不行了。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决定要去其他半导体公司挖人。
但是挖人就得要给相应的待遇和地位,即便王安公司发展迅猛,但是可以给出条件待遇也不能太高。
利益分配不均的话,势必会引起公司内耗。
更为关键的是,王安博士出身子研发人员,自然对研发部门更为重视一些。
从他以往的日常行为就知道了!
不管公司撒到哪里,王安的办公室总是离工程部最近,来往最密切的人也都是为王氏最新产品效力的工程师。
开会的时候,他会安静地一边吸着烟,一边听着工程师们为了最好的方案大声争执。他会容忍一方骂另一方“猪一样蠢”,另一方则被激怒得敲着桌子大喊大叫。
等到问题讨论得差不多了,博士才会发声,说:“那就这样这样做吧。”只有在这个时候,大家才会停止争吵,重新成为并肩战斗的同事战友。
这种依靠个人魅力凝聚在一起的团队,很容易因为王安博士个人决策失误而产生巨大损失。
若只是王安公司生产的计算器等办公设备,那还没有太大问题。
可一旦换成半导体研发还搞这一套,那就不行了,乔尼提出要让更专业的人来负责半导体公司的研发工作。
最后是新公司的股权架构问题。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王安和乔尼决定将这家公司的30%股份拿出来作为技术人员的干股,然后剩下的股份中,王安公司出资六十万占40%的股份,而乔尼则独自出资五十万占了30%的股份。
而且王安公司的钱不会一下子就到位,初期只能是先用乔尼的五十万美金,等到这笔钱全花完了,再由王安公司把六十万逐渐注入进去。
从这个分配上来说,乔尼在出钱方面吃了一点小亏。
但是在公司总占股上却占了大头。
因为他在王安公司还有35%的股份,若是换算过去相加的话,事实上他占了新半导体公司的44%的股份。
其实乔尼对这家公司的信心把握并不大,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
而且还是他最不熟悉的半导体芯片领域。
可是机会实在难得,现在不进入赌一把的话,那就得要等到六七年后,英特尔公司成立时,看是否能够掺和进去了。
“恐怕很难!”
乔尼不用想也知道,英特尔公司创始人肯定不会要自己的投资。
毕竟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没有相关背景人脉的话,就算有钱也买不到人家公司的股份。
“打败IBM公司”是王安的愿望。
而拥有一家半导体芯片公司,又何曾不是乔尼的野望呢?他作为来自后世社会的人,当然知道在电脑手机普及的时代里,芯片是多么重要的东西。
所以王安博士提出想法时,乔尼心中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至于是成功或失败,那就不是他考虑的事情了。
只要王安听取意见,另外新成立一家半导体公司,就算最终失败了也只是将一些金钱打水漂,而不会影响王安公司的未来发展。
有了王安公司保底,乔尼觉得那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