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美国之子(2 / 2)
“From sea to shining sea”(海面波光粼粼)
“and mountain’s majesty!”(群山雄伟耸立)
“He did it all from the red,(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
“white and the bold!”(勇往直前)
“Cause he’s America’s Son!”(因为他是美国之子!)
玛丽莲梦宛如女巫施法般抬起手来,背后的银幕亮起,呈现出一幅幅影像,其中有费城独立宫前的“自由钟”、坐在街边的孩童、战壕里的士兵、抢滩登陆的船只……最终出现肯尼迪跟妻子杰姬、总统大选获胜、宣誓就任、奔赴救灾区等画面。
同时,她那清脆响亮的歌声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广场花园。
配合背后银幕的画面,就跟MTV一样,这种表现形式在后世非常普遍,但是在当下这个年代却非常的新颖。
来到副歌部分时,玛丽莲梦露抬起双手放在身前,一团火光凭空显现,挥手往前一推,火光变幻成光球向外飞去,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向夜空射出,将麦迪逊广场花园照得通亮。
哗哗哗!
看到这般奇特的景象,顿时将在场众人倾倒一大片。
见多识广的名流们也心惊不已,但很快就沉静下来,不动声色盯着台上的烟花特效不放,心想这是谁写的主旋律歌曲。
歌声继续在唱着,电影银幕上的影像仍在播放。
“Defending honor and glory!”(誓死扞卫光辉与荣耀!)
“Yes,he’s America’s Son!”(是的,他是美国之子!)
“and he blazed like the sun”(他如同太阳般耀眼!)
“So we could all tell his story!”(所以我们都要传颂他的事迹)
“Oh!he’s America’s Son!”(噢!他是美国之子!)
……
玛丽莲梦露唱道一半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反应过来了:这是明面上在歌唱为阿美莉卡战斗牺牲的人,将他们称为“美国之子”。
但实际上却是暗指肯尼迪总统。
“真是太不要脸了!”有人在心底暗骂。
但是更多的人却为此暗叹不已:真不愧是“传奇经纪人”乔尼乔亚斯,拍马屁都能够做得如此清新脱俗!
凡是关注玛丽莲梦露的人都知道,她上台唱的歌曲必定是乔尼写的。
今天到场的都是支持驴党的人,当然有很多人对乔尼的这种做法羡慕嫉妒恨,那些女影星更是恨不得上去替代玛丽莲梦露来唱。
这么好听的主旋律歌曲,就算是换一头猪来表演都有人捧场。
别人怎么想,但是约翰肯尼迪却听得心动神摇。
在总统宝座上待了一年以后,肯尼迪很容易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危机管理者的角色——一个首席执行官,努力不让与苏联、古巴、老挝和越南的问题演变成灾难,努力不让经济和民权方面的困难干扰国家的稳定、破坏国家的国际名声。
但是,身处各种艰难险阻之中,肯尼迪很难保持他的客观性和幽默感。
因此他只能从自己的信仰中找到了慰藉。
1961年6月,在从欧洲飞回国内的途中(在欧洲与赫鲁晓夫的会谈结果使核战争的危险变大了),肯尼迪只能通过回忆起先辈亚伯拉罕·林肯在内战爆发前夕对自己的宽慰:“我知道有一个上帝,而且我看到了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如果上帝为我安排了地方,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任何一个理性的人,在面临可能要承担一场核战争责任的时候(届时可能会有上亿的人送命),是不可能不处于巨大的紧张心理之中的。
除了国家事务外,肯尼迪的家里也发生了许多事情。
比如在前不久杰姬流产,还有肯尼迪的父亲中风瘫痪等等,这让他感觉自己为了屁股下的宝座付出了太多,他为这个国家牺牲了太大了。
但是,那种紧张心理从来没有办法向外人宣泄,这体现在肯尼迪对朋友们说过的话中,而他与自己的所有朋友(除了弟弟罗伯特以外)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没有一个人能够毫不犹豫地称自己是肯尼迪的一个密友——无论是白宫的内幕中人,还是索伦森、施莱辛格,或者是爱尔兰后裔群体中的三大重量级人物:奥布赖恩、奥唐奈和鲍尔斯。
虽然他隐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但总统身边的人们感觉到了压力的迹象。
“他很疲倦,有点儿暴躁,”总统助理伊芙林·林肯在日记中记载了总统对自己的压力做出的一次反应。
由此可见,身边人都不太理解他的想法和烦恼。
所以当有人在众人面前,将肯尼迪比坐“美国之子”时,他顿时觉得终于有人理解自己了,心情变得异常愉悦欢快,身上的重担似乎也变得轻松了不少。
伴随着玛丽莲梦露的歌声,银幕上的画面最终定格在肯尼迪和杰姬。
众人不停的鼓掌欢呼,高声喊道:“美国之子!美国之子!”
没错!
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叫做《美国之子》,乔尼让梦露穿上绯红色的华丽礼袍去献唱,虽然其中有提到“牺牲”之类的歌词,但是在旁人看来更像是在拍马屁。
他们认为,这是将肯尼迪强忍病痛为国家工作当成了莫大的牺牲。
这首《美国之子》是来自“黑袍纠察队”,其中绯红女爵为歌颂士兵男孩而演唱,听起来是一首旋律悦耳、歌词富有特殊意义的歌曲。
这首歌反映了阿美莉卡传统价值观的深厚基础和自由意志精神,并强调了“士兵男孩”为国捐躯的莫大牺牲,以此体现的阿美莉卡自由精神和价值观成为一种力量,在大家团结抗争时起到了激励和鼓舞的作用。
但实际上却是反衬出“士兵男孩”的黑暗面,以及他和“偿还小队”成员们的恩怨情仇。
虽然在剧中这首歌表现出一种反讽的意味,可是乔尼拿来当做肯尼迪总统生日庆典上的歌曲,却显得无比的大气磅礴、激励人心。
这又恰好符合约翰肯尼迪试图树立的人设形象:美国的守护者,阿美莉卡人民的儿子!
乔尼的这首歌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却在肯尼迪的生日庆典上唱,且在银幕上播放太多跟他有关的影像画面。
如果单纯以现在的眼光去看,确实算是有些名不副实了。
因为“美国之子”这个名头可不是谁都能配得上,即便肯尼迪自认为当之无愧,但是其他人心里却不是这般想。
不过乔尼倒也没有心理负担。
拍马屁就要使劲用力拍,否则力气太小,人家根本就没有感觉。
更何况只需等到一年后,肯尼迪座敞篷车游街时,阿美莉卡人民就会承认这个称谓了。
毕竟在原历史上,肯尼迪的儿子都能够被称为“美国之子”,更不用说他的父亲约翰肯尼迪了。
所以说,乔尼用主旋律歌曲来吹捧阿美莉卡总统,任是谁都挑不出半点毛病。
而且肯尼迪果然是龙心大悦,在庆典结束时,专门找到玛丽莲梦露和乔尼一起拍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