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迷幻音乐(1 / 2)
第318章 迷幻音乐
披头士的过往成绩不容质疑。
他们前几张专辑展现了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日益增进的写歌技巧,以及团队高超的音乐驾驭能力。
可是谈到制作,虽然他们已经很强大,但还是稍显混杂。
除了一些混响、压缩和均衡处理之外,乐器和人声都是中规中矩的。
总的来说,在制作唱片时披头士们还得听从乔治·马丁的意见。
早在两年前,披头士已经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为什么他们的乐器和人声不能像……别的东西。
“我们可以在这段吉他上加些压缩吗?”乔治·哈里森这样问道,当时他们正在录制歌曲《不要打扰我》。
“我们想要一种类似风琴的声音。”约翰也有独特的想法。
在同一段落,约翰列侬将吉他接入到Gibson Maestro Fuzz-Tone中,结果被制作人乔治·马丁否决了。
Gibson Maestro Fuzz-Tone是一款经典的音频效果器,常用于吉他和其他乐器上。它是由吉普森吉他公司(Gibson Guitar Corporation)在1960年代推出,成为了当时流行的Fuzz音效之一。
Fuzz音效是一种失真效果,将原始信号加工成饱满、嗡嗡作响的音调。
而Gibson Maestro Fuzz-Tone则使用晶体管技术来产生这种效果,使得音乐表现更为浓厚和独特。
Gibson Maestro Fuzz-Tone在60年代的摇滚乐中非常受欢迎,并被许多着名吉他手使用,比如“吉他之神”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就尤为喜欢这种音频效果器。
它的声音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独特的特色,成为了许多音乐家追求的经典音色之一。
但是在1962年,Gibson Maestro Fuzz-Tone刚上市没多久,敢使用这种音频效果器的乐队和歌手还非常少,大多数人都还只是在尝试当中,没人会用在正式专辑唱片录制里面。
所以等到其他人用上这种音频效果器后,披头士发行自己早已经慢上半拍了。
他们想做从未有人听过的音乐,以此引领潮流。
乔治马丁确实是经验丰富的金牌制作人,但他也是乐队超越极限的阻碍,因此在录制《橡胶灵魂》时,双方就已经矛盾不断。
等到披头士们想要突破自我,录制迷幻音乐《左轮手枪》时,这种矛盾分歧就越发激烈。
若是在以往,约翰列侬等人肯定会退缩。
但如今没有人可以阻止披头士的音乐野心,包括乔治·马丁。不只是因为他们的音乐在变化,他们的意识在扩张,这是一个实验迷幻的年代。
这种想法要在《左轮手枪》(Revolver)当中完全地展现出来。
此专辑设计之初就让它注定成为一场声音的实验——那些流行音乐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声音。
然而他们需要乔尼来帮忙说服乔治马丁,否则这张专辑唱片的制作会十分困难,世上没有几人能代替金牌制作人马丁的位置。
乔尼深知,《左轮手枪》(Revolver)对于披头士乐队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张专辑将决定乐队未来的方向,是他们音乐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乔尼毫不犹豫地答应帮助他们。
与此同时,在一座寂静的录音室中,乔治·马丁正忙着整理设备。突然,乔尼带着披头士乐队的成员走了进来,紧张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噢!你是来说服我的吧?”
乔治马丁马上反应过来,还未等其他人开口说话,他就主动解释说:“并非我不愿意帮忙制作,而是我实在无法理解他们脑海中的音乐是个什么样子!”
“原来如此!”乔尼闻言顿时明白了。
除了披头士他们自己,没有人能明白那些从未有过的音乐要如何制作出来。
就好比想象别人脑海中虚构的景象一样,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没关系,我也来帮忙!”
乔尼相信只要披头士能够描述得出来,自己就能在记忆中寻找到对应的音乐,然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它给“复制”出来。
此外,他还提拔了一名年轻的工程师杰夫·埃默里克,让他担当《左轮手枪》专辑唱片的技术支持。
今年18岁的杰夫刚毕业出来工作没多久。
起初他在百代唱片(EMI)上班,但是对那里的严苛规矩感到非常抗拒和不满。
在百代唱片公司的录音室里,制作人严厉禁止麦克风放置于距离鼓组的18英寸以内,并且不鼓励音频信号超载而产生失真效果的不自然声音。
因而杰夫很快就离开百代,到苹果公司应聘上任。
在乔尼的支持下,埃默里克接二连三地打破了这些规矩,迎合披头士做出他们想要的声音。
“我觉得声音比起严苛的技术参数更像是一幅画,”杰夫说,“很多声音在我脑海中是一片漆黑,有着深度。对于《Revolver》,它更多是要让声音变得不一样,而不是真实。”
凭借着超常的理解能力,以及在乐器领域中大胆的见解,杰夫创造出专辑里很多山崩地裂的声音。
新的尝试在一首歌就体现出来了。
在录制《Tomorrow Never Knows》时需要用到很多闻所未闻的音效,这首歌是列侬的迷幻实验作品,灵感来自一本关于死亡的书。
列侬模仿咒语的形式以一段重复的旋律线,加入有力的贝斯和鼓音轨。
“整首歌只有一个和弦,想要营造混沌的感觉。”列侬告诉马丁、乔尼和杰夫等人。
接着,他进一步解释说自己想要人声像“一位僧侣在山顶上念咒”。
“僧侣?”“念咒?”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
“还要在山顶上!”约翰列侬补充说道。
大家都对此毫无头绪。
唯有乔尼依靠记忆迷雾,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这个声音。
不过他还得跟杰夫找出制作办法,两人尝试了很多种技术手段。
最后他们在录音房里找到一台Leslie扬声器箱体,这是一件用于风琴的标准设备,但从来没有用于其它乐器或人声上。
“这个玩意能行吗?”保罗表示怀疑。
“试试看就知道了。”乔尼没有把话说死,他也不太肯定,如果有音效合成器的话就好了。
杰夫将箱体接到麦克风上,然后进行测试。
随着列侬的声音从Leslie扬声器箱体回旋而出,在控制室里的队友们惊呼起来。
“哇喔!太酷了!”乔治哈里森喊道。
“这是列侬僧侣!”保罗·麦卡特尼说。
此外,杰夫在录制歌曲的鼓声时,展现了他的心灵手巧,做出了列侬想要的“雷鸣”声感觉。
除了将麦克风直接放到鼓面上(违反“麦克风禁令”让他遭到百代谴责),杰夫还运用Fairchild 660限阀器给鼓声加了很重的压缩,让鼓声非常靠前,营造“抨击”感觉。
“你到底对我的鼓做了什么?”披头士鼓手林戈·斯塔尔问道,“声音棒极了!”
杰夫在接下来的录音当中继续使用了近距离拾音法,包括《Good Day Sunshine》里的号声和《Eleanor Rigby》里的弦乐。
就在乔尼参与《左轮手枪》录制工程的第二天,《Tomorrow Never Knows》以另一项特别的技术完工:将录音加录在保罗·麦卡特尼拼接的失真吉他、贝斯和其他音效的循环带上。
循环带被很多先锋作曲家使用过。
但对于流行音乐来说,这是全新的尝试。
乔治马丁在旁补阙拾遗,帮助他们完成录制工作,同时还从中学会了各种独特的录音技巧。
在乔尼的帮助下,杰夫研究出所有的音频技巧当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新的吉他音色。
在过去几年中,披头士对他们的吉他音色都很不满意,缺乏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