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牌照(1 / 2)
两人一番折腾,重归于好,重新坐下商议事情。
乔枫坐下一脸正色:“我记得县里悲田院的地方还是挺大的,只要那些乞儿不是很多就能够安排的下,只是天长日久恐怕就难以为继了。”
“开怀兄的意思是怕钱不够花?”
“一是怕钱不够,二是小乞儿逐渐长大,恐怕不能一直养着他们。”
“他们长大之后的事情长大之后再说,现在先有吃有喝要紧。”崔峪一脸无所谓,那些小乞丐长大以后自然能自己找点事情做养活自己,虽然大隋的工作机会没有那么多,可是人口也没这么多啊,很多事情都需要人干。
“钱的话,这还不简单,搞点钱就行了呗。”
乔枫一脸古怪:“壮实兄不要胡言乱语,擅加赋税可是要丢官去职的。”
“嗨。加赋税干什么,那些农人能有几个钱。”崔峪不在乎地一挥手。
乔枫满脸求知:“愿闻其详。”
“我注意到县里有好几家赌坊、当铺、青楼,这些地方人很多,每天挣了很多银钱,不知道交的税多不多?”
“如此贱业,也配交税?”乔枫摇头然后给崔峪解释起来,原来大隋立国之本就是农业,所以有比较完备的农业税收政策,简单来说就是‘租庸调’
因为南北朝时战乱不休,人口凋敝,荒田处处,所以要收税就得绑定主要对象,也就是人口。
大隋规定了均田制实行办法,男丁二十岁以上为一丁,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死后还田给朝廷,别问女人给多少,女人一概不算。
政府依据授田记录而向人民征收租庸调。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
按照规定,每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其中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
服徭役二十天,闰年加二日,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做庸。
也就是说这个田地不是真的给你了,而是你租种的朝廷的,每年要缴纳租金。
‘庸’就是力役,租了我的田,光交点东西是不够的,还得给我干活,每年二十天,而且不提供工具,不管吃不管住,还得保证工期,简直要了亲命了。
‘调’其实是针对家庭的征税,因为男丁一般不会纺布,都是家里女人在弄,收了调税,家里的女人也就跑不了为朝廷做贡献,男耕女织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家家户户都要纺布,不只是为了穿衣服,而是得交税,古代纺织业的发达其实是有很深的历史源流的。
这些都是针对农民的,那么针对商人的税收有哪些?
什么税都没有。
一文钱都不用交,因为士农工商,就像乔枫说的这是贱业,被人看不起,自然不要他们交税,盐税、茶税、酒税、关税统统没有,一毛钱也不用出,更别提后世所谓的交易税、印花税、购置税、增值税等等税种。
而且不止不交上税,盐铁也完全允许民间经营,矿山开采也完全免费,谁想开采谁开采,朝廷不管。
商人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