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无道欲焚城,袁家少年辞新人(1 / 2)
的确如此,当时有史书记载:“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资。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士手执白刃,于路杀人。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
袁熙清楚的知道当年董卓为了迁都长安,他赶走了所有在洛阳城居住的老百姓们,不像现在,人口多是负担。在人丁相对稀落的古代,人口是资源,是财富,是资本。董卓要从洛阳搬走,自然不会放过这些老百姓。于是在董卓大军裹胁下,洛阳京城的老百姓离开自己的家园,被驱赶着去往长安。可以想象当时是一个多么混乱的场景,上百万人,被一户一户的从自己的家中拉出,被驱赶着上路。前往长安的路,拥挤杂乱不堪,又有兵丁驱赶,少不了有相互践踏的情况。一路上又没有粮食保证,饿殍遍地。百姓之间肯定也好不了,蛮狠的欺负弱小的。小偷、盗贼乘机横行。没有任何准备的人口大迁徙,不知道多少人因此丧命。遇到乱世,最倒霉的就是这些被驱赶着的,最底层的老百姓。
更可怕的是,他不仅焚烧宫室,还挖了别人的坟墓,取走了里面的所有宝藏。
董卓不想给盟军留下任何物资或装备,于是下令:他带不走的东西,别人也就别想着拿到了,决定烧毁。
可能是不放心别人,火烧洛阳的事情,董卓自己留下来,亲自监督,不仅仅烧了皇宫,将洛阳所有的官署、民宅,全都一把火全烧了。东汉从公元25年,汉光帝刘秀定都洛阳开始,经营一百七八十年,豪华富庶的京城洛阳,就这样被董卓一把火全烧了。洛阳成了一片焦土,周边两百里之内房屋全毁,鸡犬不留。短时间内,一个人口众多、人生鼎沸的城市,变成了荒土。
袁熙想赢得和郭嘉之间的赌注,但是这一路上袁熙看到了最残酷的战争,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亲人生离死别,死在路边的尸首无人掩埋,袁熙不能明知道这种惨剧会发生但依然无动于衷,自己既然被宣召来到这个世界,不能一直畏缩的害怕改变,袁熙要拯救洛阳的百姓。
第二天,袁绍依旧没有行动,曹操一大早便找到了袁绍,结果还是等待,曹操也是无奈的找到了袁熙,袁熙虽然心急如焚,但也是无可奈何。
“叔父,出兵吧,在不出兵,恐怕这洛阳城就要被毁于一旦了。”袁熙焦急的说道。
“贤侄莫慌,若无你父亲的同意,即便是我单领本部人马出征也是无济于事,就凭我这点人马,根本无法攻陷这洛阳城的。”曹操说的这些到是实话,若无调兵兵符,这联军的诸侯,最多也就能把自己手下的这两个半人调动就不错了。
“小侄实在不愿看见洛阳城就此毁于一旦,百姓就此流离失所,还望叔父教小侄。”袁熙看到曹操的表情就知道这个老滑头肯定是有办法,于是也就不在乎的单膝下跪,双手抱拳的拜到。
曹操急忙扶起了袁熙,叹了口气说道:“贤侄何必这么执着,即便你救了洛阳城,洛阳百姓也不会记着你的好的。”
“小侄不求留名后世,只求无愧于心。”袁熙毫不犹豫的说出了这句话,也许这就是曹操本质上和袁熙的区别,曹操的狡诈和猜忌也许才是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法则。
“你父亲的兵符由你大哥袁谭掌管,你把兵符偷出来,今晚我便先与诸侯通气,一旦你拿到兵符,我等便全部出军,等到你父亲反应过来之时已经为时已晚,只不过……”曹操说出了自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