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泰公!(1 / 2)
“小友,请登阶!”
张角徐徐站起身来,神情肃穆,以示郑重。
张渊强忍着自乱劲力而导致的经脉脏腑之伤痛,缓缓踏足而上。
“请入座!”
张角再度出声,张宝及张梁亦是颔首,同时虚手指向最左侧那张向前凸出的座席。
张渊自袖筒中取出一方手帕擦去嘴角血迹,朝着张角三人郑重一礼,之后才走向那张座席前。
看着眼前形似交椅的胡床,张渊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
他,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待得坐上这张胡床,他便算是坐上了太平道的第四把交椅!
深吸一口气,张渊收敛了神色,而后脚踩踏床、转身,缓缓坐上了软屉。
扶着圆润滑腻的椅圈扶手,张渊的眸子终于扫向下方。
这一刻,一种居高临下的掌控感逐渐浮上心头……
此时,张角三兄弟也已归位落座。
张角微微沉吟后,肃声道:
“古有泰皇名泰一,即太昊也,乃三皇之一。
今立张渊为泰公,愿‘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愿泰公之加入,可助我太平道靖平乱世、安护国邦!”
闻听此言,风雨二师、五方山主等齐齐起身,而后转身朝张渊恭敬弯身行礼。
而一干核心弟子更纳头便拜,齐声高呼。
“拜见泰公道主!”
看着神色或复杂、或崇敬、或激动地人群,张渊心中激荡,但面上仍旧保持平静。
抬起双手轻托示意,同时温和出声。
“诸师主、弟子免礼。”
“谢泰公!”
此前一十二道题关之答解过程,以及张渊那一手神奇点拨奇术,已然征服殿内大半人群。
尽管仍有十余人对张渊不如何敬服,但此情此景下,已不敢表现出丝毫不敬。
“今日坛会乃圣道大业磐基之议,泰公,你可有妙策献出?”
张角再度盯向张渊,直接问策。
此时此刻,张角已真正将张渊放到了同一位次,因为他清楚这位泰公之奇术对于太平道究竟有着何等重大之意义……
张渊微微沉吟,而后朝着张角抱了抱拳,正色道:
“某确有数点筹谋,且一一道出,还望三位道主及诸位师主、弟子评鉴。”
张角轻轻颔首,出声道:
“泰公但请道来。”
“其一,流派、教宗之旗号,有优亦有劣。
优势在于,可快速布道、聚拢人心、悄然发展,而不至于引起朝廷太大警惕。
此点对于我等起事之前的扩张底蕴,意义非凡。
然其劣势在于,无法广纳天下黎庶,且旗号空虚、凝聚力较差。
毕竟,这天下儒家方为正统,大部分百姓也皆是以儒家为思纲。
同时,还有其他诸多杂家门户。
一旦起事,百姓们或许感念圣道恩德,又或者被裹挟,主动抑或被动地参与而入。
但这并无法有效集聚人心,因为他们根本不知是为何而战,也不知此战有何意义。
他们之所以加入,只是找不到生路之下的孤注一掷,抑或者趁乱牟利。
一旦战事不顺,或前景不妙,定然会有大半人马人心散乱、战意全无,甚至直接四散而逃!
是以,某以为,我等必须暗中转换旗号,同时完善布道之言辞理念。
只要能开民智,让百姓意识到我等之所为,于他们有何等好处,又于这天下有何意义,方可让他们真正产生认同。
如此,待得起事之时,便能够快速凝聚人心、战力。”
听闻此言,有人皱眉沉思,也有人脸色逐渐阴沉下来。
马元义深吸一口气,盯向张渊道:
“泰公,您言下之意,是说我太平道之纲要不可取?
那我太平道二十余载之付出,岂非是在做无用功?
难道在您看来,我太平道永远也无法及得上儒家?”
张渊摇摇头,冷声道:
“本道主方才已说得很清楚,太平道之旗号有利亦有弊。
至于与儒家之争,二者其实不在一个层次,并无比拟之意义。
因为儒家乃是学术流派,而我太平道则是教宗门类。
就拿你来讲,你脑中之理念、行事之风格,岂不都是由儒家理念限制?
堂堂天公首席弟子且是如此,更遑论他人?
天下之争,从来不在于流派教宗,而在于人心。
流派、教宗之谈,可充入治国、安国之理念,却无法左右天下之争。”
“这……”
马元义顿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反驳。
张角摩挲着手指,半晌后,问询道:
“那依泰公之见,又当如何?”
张渊果断回道:
“很简单,变道为军,擎起太平军之大旗!
道字旗如同独立伞盖,而军字旗则如参天古木之树冠,二者优劣一眼可辨。
当然,此变非只是一字之变那般简单,关键在于理念之变。
太平军不限流派宗别,不限男女老幼,宗旨便是为受苦受难之民众而战、为国之太平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