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死人也是能做事的(2 / 2)
肖侃带着一起出来的几个专家,正是探索队里那几个不肯配合的儒家大师,先前配合他一起探索【紫金陵】的钱穆先生,寻大师等几人,他们都是专注于学术的大家,他们并没有因为肖侃等人时叛军就放弃对学术的探讨,肖侃因此而敬佩他们,于是在离开青山石矿前,命人将他们严格保护起来,这样等到大周军队赶到时,不仅学术泰斗会得救,保护他们的矿奴也会因此捡回一条命。
至于这些个不愿意配合的儒学大师,肖侃则贯彻了谁不让我好受,我也不让谁好受的宗旨,将他们一起压出来饱受寒风摧残,几日来,已经倒下了好几个身姿单薄的儒生。
见肖侃走到关押他们的石洞,其中一名儒生立马嗖的一声站起来指着他叫嚣道:“恶奴,你敢如此对待儒学大师,不怕遭这泱泱天谴!!”
“恶奴,还不快速速护送我们前去云阳军镇投降,只要你保护得当,我们定会向云阳王求情,饶你一死。”
这第二位至少还是动脑筋的人物,还知道以性命相诱,第一位直接重量级,说什么泱泱天谴,笑话,天谴要真能降下你能在这被我抓住?
肖侃直接不想理这几个毒生了,都说儒生倔脾气,有些人只要他不死,就永远顶着那张倔强的面貌。
有些人则不同。
在肖侃的身旁,正有几个蓬头垢面,蹲在地上疯狂啃馒头的儒生,他们显然是被饿坏了,他们一边坑一边凑到肖侃面前,为他献计献策。
“肖公子别理这个家伙,他在我们国子监有个绰号叫‘驴见愁’,传言就是驴子的嘴巴都没他这么倔。”
“哦?那他明经考试排名几何啊?”
“回肖公子,明经考试第五。”
“策论呢?”
“第二。”
肖侃挑了挑眉头,有个性的家伙果然足具特点,不过这又算得了什么?不为他所用者,越强,越要杀的干净,否则就得保证他永远落不到敌人的手中。
说着,肖侃走上前看向这个倔强的儒生,问他:“愿降?”
儒生扭头道:“头可断,膝难屈!”
“既如此,”肖侃突然从身旁武士的手中抽出长刀,一下捅进了他的肚皮,然后狠狠搅拌了两下。
左右儒生看的都呆了,那些日夜看押他们的矿中壮汉则纷纷露出了狠戾的笑容。
肖侃抽出长刀,这名大周王朝五经博士中的佼佼者,未来的治世之能才,就如纸片一般倒下去,永远的失去生命了。
肖侃抬头向左右儒生扫视,又看了一眼端坐在石凳上不停咳嗽的大儒,冷声说道:“所谓大才,就应该懂得什么叫审时度势,若他有能力对付我,怎么骂我都行,若像现在这样成了一个死尸,那就算不得什么大才了!”
“记住!只有活着,才有机会做事!”
肖侃把这句话又重复了一遍,确保将其同这血腥的场面都牢牢刻在在座儒生眼中,他才同那眼神同样倔强的大儒说道:“若老先生将我喊来只为说这些事,那我恐怕老先生这是最后一次见我了。”
说罢肖侃扭头就走,却在这时听到身后传来声音。
“肖公子,还请等一下!”
肖公子停下,转头看他。
老儒师咳嗽两声,掀起遮嘴的长袖,其上已染着几层血丝,他声音略带颤抖的说道:“老夫前几日在青山矿洞中,听过你的演讲,方知,你并不是区区一个目不识丁的矿奴,肖公子,你胸中有大丘壑!”
“是又如何?”
“原本胸有大丘壑者,在实干才面上都会有所欠缺,可是连日来的战事让我发现,肖公子似乎兼具二者,肖公子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也是一个出色的领袖,而这样的人在日后无不成为撼动青史的人杰,这样的肖公子又偏偏是我大周的敌人,可以想见,我大周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迎来巨大的动乱!”
老儒的这番话让在场的无论是儒生还是肖侃的自己人听来,都觉得十分的惊讶,因为他们跟着肖侃以来,都只是觉得只是跟着他才有活的希望,他们挣扎在生死的边缘,何曾寄希望于去和大周这偌大的国家机器对抗,现在看来,老儒的话似乎让他们的眼界,多往前眺望了一点。
肖侃没有回老儒的话,这老家伙看似是在夸自己,可实则一句有营养的话都没说出来,他来这里可不是来听恭维话来的,若他愿意听,渠小六能把夸他的话翻出七八十个花样,翻出花来的说给他听。
只听老儒继续低声道:“老夫已经老了,看不见日后的事情了,但是老夫却想为日后的儒家留下一个种子!”
“冯四海,祖学冲,你们,跪下!”
“老师!”两名衣衫褴褛的儒生闻言泣声下跪。
“我以五经博士的名义,以鲁诗传门人身份的命令你们,从今往后,只要肖公子一日不死,一日未曾忘记本心,你们就要誓死效忠于他,悉心辅佐,让儒学的大义仁名,传遍这片世界的整个角落,你们,可愿意!”
“老师!”两名儒生泣不成声,周围儒士纷纷跪下!
“回答我!你们可愿意!”
“老师!学生冯四海(祖冲之),愿意!”
“好!好!”老儒连道两声好,他脸上的神情逐渐放松,轻诵了几句乐府的诗歌,然后对肖侃说道,“肖公子,你总说只有活着才能做事,可是这也不尽然啊,今天老夫就要告诉你,死人也是能做事的!”
老儒说完,从衣袖中迅捷的掏出一块磨光的石片,朝脖颈处一抹,顿时鲜血横飞,溅射一地,老儒孱弱的身躯仰面而倒,周围尽是一片恸哭之声。
正月二十晚,一代大儒,国子监太学祭酒,鲁诗传门人鲁道闻自刎于西北某不知名荒山的洞穴中,因为事发突然,谁也不知道老儒手中的那块磨石是什么时候到手的,肖侃手中所掌握的监押系统还远远不够监察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鲁道闻用他的死,来证明了他对大周的忠诚,也证明了儒学中所谓的仁德、君臣之大义,在这世上是真实存在的,事发后当夜,陆续又有十几名儒生相继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