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上)(1 / 2)
元素见李曜笑容可掬,全身上下的血液沸腾不已,提及王、刘等人在楚地的暴行更是慷慨激昂。
“王、刘二侍郎领兵与楚人交战多年,二位侍郎在战场上的英勇无可厚非,但其对待已经投降或已经攻克下来的楚地百姓也很残酷——兵家有云,杀降不详,将军在攻克城池后,应约法三章,约束兵士,严明纪律,方为上策。
二位侍郎也许是想着杀伐果断可以以儆效尤,在攻克每一座城池后,总是先纵容手下人烧杀抢掠,之后再约法三章。以致于故楚地三十二州,家家招魂,户户吊丧,哀声遍野,此做法甚为不妥,民心已失,难以挽回,原本想脱离楚国昏庸朝廷的老百姓见到更为酷烈的治民方式,哪一个不会吓破胆,不想要拼命逃回楚地呢?
三十二州自归顺以来,每年每月都会有大规模的叛乱,大规模的饥荒、水患等,三十二州的老百姓已经苦不堪言,然陛下并未正式下达其余的命令,代替王、刘等人的长官们依然在逼着他们改束发易服装,恋土怀旧,民之本情,不可强夺,可诸位长官却置若罔闻,加之楚人大都不愿改束发易服装,便又起来反抗,好好的锦绣之乡变成了人间炼狱,无可奈何的楚人只得四处奔走,拼死抵御。
近日来楚地发生的多起叛乱都打着‘国有大难,天地无春,慷慨赴死,驱逐蛮夷。’的旗帜,其中很多人逃回了楚国,加入了楚军,这就是为何楚军越打越多的道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啊,前方的长官们不以德待人,不加抚恤,只把楚人当做两脚羊,楚人当然会跑——这些当然不是陛下的意思,但老百姓不知道这不是陛下的意思,您与他们相隔甚远,您挑中派去的人就是代表着您的意思,也代表着所有的燕人——他们一看这些人这般残忍,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所有的燕人都是这样,您也是这样。
如此行径,怎能苟同?陛下不下令明白禁止这些行为的话,只怕刚刚得到的三十二州会得而复失啊,您也不会真正得到楚人的拥护啊。”
“刚才朕说你并没有好好地当一个公主府的家令,又听你所说的这些,确实印证了朕的看法——身为一个公主府的家臣,看到主上做了错事,不去匡正,反而任由其一错再错,如今又跑到大明宫外跪着,让全城的人都知道了你忠心为主,朕要把你怎么样的话,恐怕会招来全城人的非议——说朕杀了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是个昏君——可你的这些做派,无法让朕相信你是一个好家臣。”李曜换上了冷若冰山的脸色,偏了偏身子,眄视指使的神态让元素觉得事情有些不妙。
“因为臣有更大的志向,不想一直做一个小小的家臣,臣想做些为陛下分忧的大事。”元素强装镇定。
“所以你便乘公主与驸马受难之际,做出一副为主求情的忠心模样,实则要以此为契机,见到朕,再说一番你的高论——可你连做一个小小的家臣都不尽心尽责,任由主上犯错,贻误改正的时机,存心不良,就算你有大才,朕如何敢用你?不过你身为一个家臣,敢来见朕,又能说这一番话,你的勇气与自信着实可嘉。”
“臣虽为一个从七品的小臣,但臣在处理公主府事务之余,也在思虑这关乎国家的大事——臣是公主府家臣,一直恪尽职守,里外大小事务都办得妥妥当当,从未出过差错,陛下说臣不尽心尽责,实在不是事实。
先皇派兵将三十二州并入大燕,普天同庆,陛下体国爱民,四海归心,臣无时无刻不想着陛下的功德,想着能为陛下献策,臣实在是不想看到那么多的将士用血肉之躯换来的疆土白白断送——三十二州对陛下,对大燕都太重要了。
所以臣今日借此机会,觐见陛下,无半点私心,陛下若认为臣说的不在理,臣甘愿领罚,但臣不认为臣所说有半点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