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1 / 2)
祁然很是佩服能够已激昂的语气说完通篇的老大臣,宁亲侯张劼了,平时一副摇摇晃晃的样子,此时的劲头比谁都足。
祁然虽然很想骂娘了,但所处的地方和端坐在上方御座的皇帝,使得他一遍遍提醒自己要忍耐,这些都是自己的同僚,有的还在一间屋子里写公文。
而且说这话的宁亲侯张劼也惹不起,在前朝时候,张家就已经是显贵中的显贵,曾经出过三位皇后,五任宰相,燕国建立后,荣宠不衰,一门出过四代帝师,在三总管之乱时,还是从龙功臣。
单拿出来一个身份,都够祁然喝一壶了。这些全部加起来,都可以压死祁然了。
祁然必须想出一个很好的解释,说服在场的大臣,不过目前来看说服张劼,貌似就可以成功大半了。
“侯爷不必如此动怒,且听祁然说分明。”祁然轻轻咳了咳,“整田开荒,不是废弃骑兵。骑兵是我大燕的屏障,天下闻名,祁然怎会生动摇之心?
废除多余兵役,不是制造新的乱子,而是要将百姓现在多服的兵役转成其他劳役,能让朝廷多收些粮食和布匹等;
废除天下各业承袭之制,不是弃用天下承袭之制,若是打铁的只会打铁,我让他去绣花,也绣不出来啊。这项政令只是放宽条件,避免有些祖业失传,如此没有限制,百姓也好生活下去,交上来的各种税收便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是一件可以人人承受的事情。
还有科举取材,是祁然所想的为地方派遣能人贤士的最快办法。我大燕和其他各国国情不同,祁然不会等同视之,生搬硬套。
我是这么琢磨的,陛下对此也很是赞同——地方之官由科举选出,再到国子监进行考察,各项合格者方可为官,两年一次查阅,不合格者永世弃用。
然中央之官,还是依照祖制,必须由各级官吏层层选拨,层层推荐才能委以任用。
双管齐下,我大燕必定永远吏治清明,不失本色。
以上便是祁然今日所要说的话,请诸公明察。”
祁然说完,朝着九五之尊的圣上深深行礼,意在告诉皇帝,变法不可动摇,祁然会坚持到底,陛下也请不要放弃。
李曜与祁然相识十几年,对于祁然的心性品德和能力,了如指掌,见祁然与众人的辩论,句句在理,将他们驳的无话可说,也增添了不少的底气。
细看之下,众臣已经意志动摇,只要再有一个重量级的老臣出来说句支持,他李曜再站起来拍板下旨,今天的目的就达成了。
李曜自然而然的将这个人选定为了中书令柳述。
柳述也感受到了来自皇帝的眼神中的期待,和威胁,他作为两朝宰相,不能轻易对皇帝感兴趣的事情说不,对皇帝满满期许的的决策说不。
祁然的新政策划已经不是一天两天,陛下的决定也不是这一天两天里下的,他柳述又能在一天中扭转些什么呢?再者,祁然所言无不是为燕国考虑,这些弊政他也非常清楚,有些是他的决策失误造成的,如今有了祁然帮他修改,然后继续推行,无有弊害——
柳述也看得很清楚,再不变革,燕国的气数也快尽了,他们世家贵族的好日子也会到头的——
如今有了祁然做变革的出头鸟,他也能省很多力气,祁然想做的事情中,亦有很多他想做而不敢做的,陛下已然表了态,他便顺水推舟,将一切推给祁然吧,其中的荣辱都由他祁然一人承担吧。
这件事情,做得好了,他也可以留名后世,做的不好了,相信不用他出手,满朝文武及其遍布天下的门生故旧们也会将祁然“就地正法”,到那时,皇帝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灰心,还是需要他柳述出面才能力挽狂澜啊,所以,这时候,他不能倒下。